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0期 ID: 153747

  

论唐代诗人司空曙的诗歌

◇ 胡 蓉 贾彦国

  [摘要]司空曙的诗作擅长写自然景色的描写,对山水自然的描写在大历诗人中独树一帜,大量自然环境的描写是司空曙诗歌的一大特色。中晚唐的咏史诗大量涌现,形成潮流,而安史之乱之后的大历年间咏史诗就渐露端倪,开启中晚唐咏史诗先河。文章从景物描写,历史题材等方面探讨司空曙诗歌。
  [关键词]司空曙;景物描写;历史题材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约720年—约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河北道之洺州广平郡(州治在今河北永年县东)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姚合《极玄集》卷上载有司空曙的诗,《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其事见《新唐书》卷二○三附《卢纶传》。进士及第,历任主簿、左拾遗,外出为江陵长林县丞。司空曙性情耿介,纵然家境贫寒,也不肯趋炎附势,他在诗中多次提到生存状况的艰难,《喜外弟卢纶见宿》中描述了辛酸悲凉的生存状态,深夜荒村陋室,寒雨昏灯,贫士白发。“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游客尽伤春色老,贫居还惜暮阴移”,[1]以下从景物描写,历史题材等方面探讨司空曙诗歌。
  一、司空曙诗歌的景物描写
  司空曙的诗作擅长写自然景色的描写,在几乎每一篇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要涉及环境的描写,对山水自然的描写在大历诗人中独树一帜,大量自然环境的描写是司空曙诗歌的一大特色。
  《无题》中从“钓罢归来不系船”这件小事切入,表现了江村生活平静悠然的一个侧面,钓鱼回来太累了,不系船了,明月当空,快回去睡觉,今晚没风,纵然有风也不会把船刮远,只在芦苇浅水中飘着。诗人没有刻意描写优美的月夜景色,然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却跃然纸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夜里不一定起风,纵然起风,船也只在水边吹不跑,这样一个细微的心理描写,以退为进,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意境真切而又恬美,富于诗情画意,构思极为精致巧妙。
  在他大量的写景咏物诗中,呈现出一种萧条幽寒的景象,咏物诗的描写对象主要是:题落叶、竹里径、黄子陂、田鹤、药园、石井、板桥、石莲花、远寺钟、松下雪、新柳、咏古寺花、风筝。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是残阳、寒山、瘦水、幽径、荒村、萧风、孤蒲、哀鸣、寒光、白发、寒井、危叶等。流露出他精神生活的孤寂、落寞。气格卑微低下,回归自我,流连山林是这个时期的主流。司空曙作品中自然景物描写正是一个证明。
  南见青山道,依然去国时。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2]。(《新柳》)
  司空曙的律诗对仗工稳,押韵严谨,较多上乘之作,《早春游慈恩南池》中描写了山林野泉,新柳轻蘋,山寺虎溪的优美山景,山水的亲近接触给人无限的愉悦“山寺临池水,春愁望远生。蹋桥逢鹤起,寻竹值泉横。 新柳丝犹短,轻蘋叶未成。还如虎溪上,日暮伴僧行。”又如:《望水》“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即目即是景,高楼远望,长空苍茫,水波不辨,残阳飞鸟,意境清晰如画。没有用典,用语平易简练,把人间千年的秀色留在诗中,至今令我们回味无穷。再如:《云阳寺石竹花》中以花喻人,从再次在云阳寺见到石竹花切入,描写石竹花的芳香娇媚。“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 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而《风筝》中对风筝的描述也生动新巧,“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山风把风筝吹向天空,在天空中渐行渐小,诗人和僧人朋友坐在林泉旁边,遥望廖廓,字里行间是一种超脱尘俗的宁静快乐。同样立意新巧的还有《题落叶》“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这首诗抓住了落叶零落萧索,随风漂泊的特征,赋予它旅人故国的情怀。
  司空曙的诗歌题材极为广泛,几乎在所有题材的作品中,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不可或缺的,他的边塞诗描写了北方边塞寒冷艰苦的自然环境,抒发了强烈的乡国之情。边地的夜晚无垠的苍穹群星闪耀,部队在空旷的大漠中扎营,虽然寒气逼人,但将士们的气势直冲天空,与星月相呼应,他选取了寒柳、胡桑、青草、冰河等边关的典型景色,铺设了一幅辽阔苍茫的边塞风景图。
  寒柳接胡桑,军门向大荒。幕营随月魄,兵气长星芒。
  横吹催春酒,重裘隔夜霜。冰开不防虏,青草满辽阳。《塞下曲》
  除却边塞戍边将士,还有一些远离故土的旅人,在明月冷霜的夜晚,闻听羌管悠悠而生故园乡情,不禁潸然泪下。
  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野幕冷胡霜,关楼宿边客。
  陇头秋露暗,碛外寒沙白。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关山月》
  在大部分赠答之作中,几乎全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春山古寺、枫树猿鸣、石磴飞鸟在与方外之人的酬答诗中是常见的意象,如: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百丈金身开翠壁,
  万龛灯焰隔烟萝。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题凌云寺》
  在司空曙的景物描写中,不仅有山林、边塞、金波碧沼等,还有农家田园风光。田间沟壑、麦苗桑树、宰鸡待客、蓬门放犊这些富于泥土气息农家景象在司空曙的诗中表现得栩栩如生。
  二、历史题材的诗歌
  中晚唐的咏史诗大量涌现,形成潮流,而安史之乱之后的大历年间咏史诗就渐露端倪,开启中晚唐咏史诗先河。大乱之后,国家衰败,从巅峰走向低谷,盛唐的开元盛世是初唐百年的不断的发展积累而成,而盛世气象一旦崩溃,就再难重振盛唐雄风,大唐就只能一天天走向衰亡。司空曙崔峒这些敏感的诗人,他们年少时曾沐浴和平繁荣的阳光,而年纪老大则要经历乱亡,目睹国家走向衰亡,苍桑剧变给他们的内心带来极大冲击,咏史诗便成为诗人抒发怀抱的方式。金陵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历代多位诗人都将金陵作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金陵怀古》,在众多以金陵为题材的咏史诗中别具匠心,堪为佳作。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诗人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具体鲜明地表现出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如今阴暗潮湿。当年,皇帝们出游,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该是何等威风!如今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高大茂盛,遮天蔽日,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一个“暗”字既写路暗更透露出此刻诗人浓重的伤感低沉的心绪。
  汉宫也是咏史诗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当年充斥着财富和权势的汉宫,现在成为荒草遍野的荒原,沟渠纵横,寒鸭野雁栖息,行人匆匆,烟雨茫茫。《南原望汉宫》是司空曙的又一首咏史诗,情景交融,古今浑然一体。
  荒原空有汉宫名,衰草茫茫雉堞平。连雁下时秋水在,
  行人过尽暮烟生。西陵歌吹何年绝,南陌登临此日情。
  故事悠悠不可问,寒禽野水自纵横。
  一个人无论如何地逃避现实,现实也会在他的内心投下阴影,人不可能摆脱时代政治的影响。司空曙有大量赠答唱和之作内容相对浅薄平庸,但也有反映现实较为尖锐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投影。《梁城老人怨》描写在战乱期间,百姓命如草芥,父子同时遇难,血染护城河。“朝为耕种人,暮作刀枪鬼。相看父子血,共染城壕水。” 在《贼平后送人北归》中,诗人叙述了自己在战乱时自北而南,避乱江南,荒芜人烟,只有寒禽和萋萋衰草处处相随,与愁颜相伴。“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寒塘》也同样抒发了强烈的故园之思。“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参考文献:
  [1][3]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作者简介:胡蓉(1969-),女,河北省邢台市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批评史和古代文学。

论唐代诗人司空曙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