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0期 ID: 153787

[ 吴金玉 文选 ]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刍议

◇ 吴金玉

  [摘要]“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学习或纪律表现较差,让老师比较头疼的学生。在孤儿孩子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他们在思想品质或学习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他们在异于常人的长期生活中,在心理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矛盾。
  [关键词]后进生;孤儿;心理矛盾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学习或纪律表现较差,让老师比较头疼的学生。“后进生”在学校或班级里,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极大。尤其在我们这所特殊的学校——吉林省孤儿学校,影响面更为广泛。他们在思想品质或学习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他们在异于常人的长期生活中,在心理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矛盾。
  一、自尊心强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俗语说:人有脸,树有皮。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这些孤儿学生,从小过早的经历了骨肉分离,饱受了心灵的创伤,因而十分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态度,内心及其敏感,导致自尊心极强,有时一句无意中的话,就有可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冲动。经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评价班中的后进生,“软硬不吃”、“没脸没皮”、“无羞耻心”。这些话说的不对,这里的“软”实际上就是“哄”,所谓“硬”就是“训”和“压”。“哄”不成就是“训”和“压”,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当然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二、好胜和不能取胜的矛盾。
  孩子们之间经常爱比,在这个“比”字里面,就包含着好胜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多次失败,好胜心就会受到挫折,这已经足以让他失去信心。如果再遇到来自老师的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对于这些倔强而又缺乏自制力的孤儿学生来说,是相当难以忍受的。因此,对待这些孤儿学生,当他们在学习上、行为品质上犯了错误时,一定不要简单粗暴的加以训斥,而要耐心、仔细的询问原因,剖析过程,对其进行积极引导,指出其错处,鼓励改进。上海师大附中班主任宋宝权老师在教育“双差”班时,准确地选择突破口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接手“双差”班后,有一天和学生说:“我们这个班,好像别人都看不起我们啊。”学生说:“是啊,我们是垃圾班。”宋老师说:“我们可以赶上去嘛!咱们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广播操红旗夺过来。”开始学生不相信,也没有信心。宋老师就带他们偷偷地练,派了两个“侦察兵”看到操场上没人就去练。这样全班学生的兴趣都来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在练习过程中,宋老师逐步提高要求,表扬好的,指出缺点。一星期后果然夺得了红旗。于是,集团荣誉感形成了,同学们对自己也有了信心。
  三、情感缺失的矛盾。
  人是有感情的,也需要感情。尤其是这些孤儿学生更需要爱护和温暖。但由于从小经历的特殊环境,使这些孤儿学生后进生普遍都有自卑感。感到自己在各方面虽然很努力,但依旧比不过优秀的学生,心里不服气,但又无可奈何。于是叹息自己没希望了。这种情绪,并不是他们感到自己不行而自卑,而是对人们把他们“看扁”的反抗和不服。因此,我们要积极的从情感上去关注这些“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师长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明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老师心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最棒的,为学生补上这个情感的缺口。
  四、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孤儿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加以特殊生活经历对个人性格造成的影响,好激动,不是狂喜就是暴怒,不是信心不足就是灰心丧气,“热”的快,“冷”的也快,情感起伏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后进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容易受鼓动而陷入情感的冲动状态。同时,由于他们长期在歧视冷漠中生活,造成了感情上的创伤。在这种情况下,师长的关心和帮助往往换来的却是顶撞和逃避。感情的创伤,还是需要感情去医治。在日常生活中,我充分利用孤儿学生重感情的特点,抓住点滴小事,鼓励他们为集体做好事,坚持长期与他们进行谈话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明确是非观念,逐步阳光上进。
  五、上进心与惰性的矛盾。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人,但每个人又都是有惰性的。“上进”毕竟是一个艰苦的思想斗争和脑力劳动的过程。而后进生在长时期内往往形成了一种懒散、松懈、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这就更增加了上进的难度。突破惰性的束缚,扫除心理的障碍,是踏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多数并不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他们也想把功课学好,但是遇到困难时,他们怕艰苦,没兴趣,不用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同时给学生必要的补课,教给其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开辟上进的航程。
  后进生是可以教育的,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了家,照样可以使他们“迷途知返”,甚至后来居上。
  
  作者简介:吴金玉(1975—),吉林省长春市人,现在吉林省孤儿学校工作,担任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小学高级教师。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