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藏农牧区中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和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牧区中学;班主任工作
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自治区。由于特殊的发展历史、政治环境、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人口状况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西藏教育的特殊性。与一般地区教育相比,西藏教育肩负着更加繁重的艰巨任务和多重使命。西藏教育不仅担负着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继承和发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还担负着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光荣使命。农牧区中学,班主任是同学生接触最多、最具体的教师。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班主任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对农牧区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习态度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为推进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西藏农牧区中学班主任担负的德育重任
德育在西藏农牧区中学教育工作中占据首要地位。达赖集团自1959年逃往印度建立流亡政府以来,在帝国主义的怂恿、支持下,从未停息企图在西藏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恢复其野蛮残暴的封建农奴制,分裂社会主义中国的罪恶活动,并在文化教育领域与我们进行激烈的争夺斗争,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欺骗境内的青少年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快西藏教育的发展,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和国际斗争。
加强西藏农牧区中学德育工作,是推进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农牧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通过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农牧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首要重任。农牧区中学班主任必须适时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坚持不懈地对学生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旗帜鲜明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西藏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西藏农牧区中学班主任担负着劝学工作
在西藏农牧区,一方面,广大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在西藏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另一方面,农牧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占西藏总人口85%以上的广大农牧民从事的是传统的农牧业,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程度不高,但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如在虫草产区,农牧民4月份开始上山搭帐篷,准备采挖虫草,采挖虫草一般持续到6月中旬。采挖虫草比较简单,最关键是发现虫草,发现虫草后,用小尖锄挖出来就行了。由于少年儿童个子不高、视觉好,更容易找到虫草,所以少年儿童采挖虫草往往强于大人。这种特殊经济和文化环境导致了农牧民家长及学生对教育认识不足甚至错误,有的家长即使违反国家《义务教育法》,也不愿意送其子女上学,致使西藏农牧区中学生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农牧区中学,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的直接代表,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主要桥梁。班主任在走向家庭,对学生进行家访的过程中与农牧民家长进行沟通,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正确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影响和家庭影响的可控性。同时,班主任同学生接触最多,最具体,能够行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劝学教育。班主任通过观察、与学生谈话、与任课教师交换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能够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环境、知识基础、努力程度、学风和学习成绩,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目的、态度、条件、方法、成绩及其发展趋势,准确地掌握数据和典型事例,并将了解的学习情况及时记载并上报学校,学校及有关部门能够准确地了解信息,及时采取措施,使学生进的来,留得住,学得好,“控辍保学”工作得到加强和落实。
三、引导学生学好功课
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下,班主任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上就更加艰难。一方面,西藏经济落后,自然环境闭塞,交通不发达,信息摄入渠道狭窄;另一方面,广大农牧民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在西藏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使得西藏农牧区家庭教育十分薄弱;第三,整个西藏,藏语是广大农牧区学生的母语,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英语就成了他们的第三语言,农牧区学生汉语基础差,底子薄,甚至很多学生藏语基础也很差,只会说,不会写,农牧区中学除了藏文、英语之外,其他学科都要求汉语授课,在这种多语境的语言环境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过藏语语言思维转换为汉语语言或英语语言思维,汉语语言或英语语言思维转换为藏语语言思维这样一个多种语言思维的转换过程,这就使得农牧区中学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学好功课的教学过程中任务更加艰巨。
教育、引导和督化学生学好功课,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业成绩和学习质量,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农牧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唤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习行为驱向学习目标。农牧区中学班主任必须帮助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理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表扬和批评。
第二,学习兴趣发生于学生内部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抱负等,表现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为学习态度的倾向性。这就要求农牧区中学班主任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开展各种学科竞赛,并使学生获得成功。
第三,在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农牧区中学班主任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克服马虎敷衍的学习作风;教育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踏实求精的学习态度,克服松懈懒惰,好高骛远的不良学风,使学生懂得“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攀登科学的高峰;教育学生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克服浅尝辄止,知难而退的不良学风。
第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自觉按照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由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系统小结五个环节组成。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系统小结,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基础;听课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中心环节,是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复习能巩固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作业是学生课后复习,检查学习效果,牢固消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系统小结能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综合能力。
总之,西藏农牧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着班级建设的好坏,而且关系着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和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败。
参考文献:
[1]刘福国 主编,班主任工作概论[M],重庆出版社,1991年5月 第1版
[2]周明星 主编,成功班主任全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1月 第1版
[3]王锡宏, 论西藏教育特殊政策及实施[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1月,第21卷 第1期,第1-5页
[4]房灵敏,王琼等,西藏教育的特殊性分析与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12月,第23卷 第4期 第5-9页
作者简介:索朗朗杰,男,藏族,西藏山南隆子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