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0期 ID: 153833

[ 沈卫华 文选 ]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沈卫华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要使学生初步接触古代汉语,感受汉语知识的演变,进而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中的古代书面语,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母语,古代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老一代汉语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同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尤其是现代的书面语言里。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方法,借以提高现代汉语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中文教育;新课程
  
  文言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简炼,富有韵味,结构精当、巧妙,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受到写作的启示,学习到写作方法。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教材中选的文言文多是经过干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真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先人的历史,探究古代的社会,把它们和现代生活相比较,可以判明应批评什么,继承什么,使古代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学习文言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教育。中学生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文言文学习不止是语言能力的教育,在思想培情、精神意志等方面也有教育作用,那么如何教好文言文呢,
  一、课前预读阶段
  课前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使用工具书通读全文,将弄不懂的地方划出,以便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为教师的授课节省了时间,而且也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效果,这一步属默读。
  二、教师范读
  这一步在于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三、同学自读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的文言课文大都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不衰的文质兼美的作品,文言是在古代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大都是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采,而且篇幅短小,又特别适于朗读,尤其是诗词等韵文,不朗读就体会不到它的最妙处。所以课上给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反复朗读.读得准确流畅,有激情,甚至当堂成诵。
  重视诵读,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语感,没有良好的语感,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难以学好的。语感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才是说,作为书面语体的文言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听觉就跟着活动起来,给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读来读去,许多词,语、句、篇都成了自己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对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定能逐步熟悉起来,经过千百次的重复就能自由地按照这样的方式和习惯来进行表达,这样文言语感就渐渐地增强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明白。而学生读明白与教师教明白效果不大一样的,读明白是学生在读思的操作中,反复感受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而领悟而来的,更便于记忆积累,利于培养能力。所以教材中选的文言文,应像教现代文那样,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朗读方法可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轮读、领读,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同学自译
  经过反复朗读,同学对教材已有了初步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同学可参考课下注释,使用工具书自译课文,在不懂的地方作个标记,自译一遍之后,可同桌间互译,不懂的可共同讨论,这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共同翻译
  教师将同学在自译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举手回答的可让学生解答,同学都不会的,教师解答,这一步便是疑难问题解决完,可由学生一人一句进行翻译,读一句,翻译一句,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教师纠正,争取全班同学都参与进去,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抓重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而确定重点。重点的地方就应评点。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就应作重点讲评。
  七、师生共同归纳
  在同学没有了疑问之后.教师可将课文中的一些文言现象作—总结归纳,如通假字、古今义不同。词类活用、一字多义等,如果由学生自己说出效果更好。通过这样归纳,就能系统掌握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
  八、课外延伸
  课堂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开去,思维扩展开来,适当的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例如学习《陈涉世家》,可以补充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的结果;学习《〈论语〉八则》,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论语》;学习《三峡》时,引导学生与李白的《朝发白帝城》进行对比;学习《桃花源记》,可以补充《桃花源诗》的阅读等等。这种做法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其结果是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复习了已学知识。这样就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扩展延伸了,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
  这种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会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教师应该有长远的计划,瞻前顾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知识,投入很大的精力和热情,定能硕果累累。
  
  作者简介:沈卫华 ,江苏省响水县老舍中学 。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