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那年,学校领导让我带九年级毕业班。一天晚自习后,我刚准备休息,响起了怯生生的敲门声。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拘谨的男生。我让他进屋,问有什么事。男生嗫嚅地开了口: “老师,我想问您借笔钱。”
“多少?”“五千。”我以为听错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一张口就是五千。接着,听他的叙述,我才知道,这个叫李磊的学生,母亲过世的早,他的父亲现在肾脏上长瘤子,躺在床上等钱动手术。为了安慰他,我说: “你先回去,安心学习,钱的事,老师替你想办法。”
当时,我的月工资只有230元,不过我家在学校附近,可以回父母那儿吃饭,伙食费就省下来了,在几个新分配的老师中还算是“有钱的”。
朋友劝我: “小孩子借钱,怎么当得了真,再说以后拖个三年五载,或干脆不还,你找谁要去?”可我忘不了李磊借钱时的目光,那目光里有焦灼、有期待、也有诚信,我真的不忍心拒绝,万一不还了,只当我少上了两年班。
后来,我取光了工资,加上在会计那儿预支的钱,再找老父亲要了两千,凑够了五千元交给李磊。李磊很感动,也很吃惊,他没想到,我真的会借钱给他。
也许怀着一种报恩的心理吧,李磊在学习上变得格外勤奋,那年他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他又考上了武汉的一所名牌大学。在上大学的那年他给我来信了。信中说,当时他已借遍了亲朋好友,一分钱也没借到,心情很沮丧,抱着试试的想法,找到了我。如果在我这儿也借不到,他就辍学去打工挣钱救治父亲,他已失去了母爱,他不能再失去父亲。
他有时会打电话和我聊一会儿,教师节那天总有他的一张贺卡飘然而至,我知道他在记着我的好呢。有好几次,我也想打电话给他,问问他的学习情况,拨完号,又放下了,我是怕他接到我的电话,误认为我在讨债,那笔钱对我来说,现在已并不那么重要。
去年暑假,我去武汉参加培训,李磊知道后,特意从学校赶来(他暑假没回家,在武汉做家教),陪我玩了两天,还花钱给我买了张返程的车票。分别时,李磊说:“老师,您那钱,我记着呢,现在还没能力还,日后一定还。”说得我怪不好意思。
怀一颗善待他人的心,如果你真心想帮他,应该给他一个不限日期的信任期限。
(作者单位:湖北枣阳刘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