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140

[ 王昌铭 文选 ]   

思考人生,豁达开朗

◇ 王昌铭

  《兰亭集序》(简称《兰》)和《前赤壁赋》(简称《前》)创作时间前后相距729年,创作的缘由和环境都很不相同,但是两篇文章有许多共同点。
  两篇文章都在思考宇宙人生的重大问题,表面看来两人的思考都不持乐观的态度,其实廉价的乐观是最肤浅的。这有点类似于黑格尔说的“悲剧往往比喜剧有更大的价值”。《兰》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前》所写的客的回答,表现出一种悲观厌世的社会人生观点和消极出世的虚无主义思想,其实这正是苏轼被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可贵的是,两人的悲观看法中,却又表现了积极的精神。这似乎有些矛盾,其实很自然。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看到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冷峻,但是他们毕竟都是有作为的人,他们不可能就此消沉。所以,王羲之批评了东晋时代盛行的玄谈之风;苏轼则说“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其次,两篇文章都吸收了庄子辨证思维的成果,可惜又都免不了庄子的消极因素。《兰》中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又流露出一些伤感情绪;《前》中表现了宇宙无穷、物我合一、身处逆境依然那么豁达、开朗的心理,但也表现了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两文在艺术技巧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文都以游生乐,由乐及悲,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两文写景的佳句也都广为流传,如《兰》文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前》文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等。
  两文明显的不同,从内容上看,《兰》文由兰亭集会而起,因此更多一些时代的印记:《前》文由赤壁夜游而起,更多一些个体色彩。从写法上看,《兰》文是序言,全文由记事而起;《前》是文赋,全文由记游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