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136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 何 伟 张 锐

  诗题中的判官,是指节度使属下,幕僚,也就相当于后代师爷一类的人物。题目大意是,寄给我亲爱的老朋友扬州韩绰师爷的一封信。杜牧曾在扬州待了近8年,做过幕僚。韩绰是他的同僚,两人友情甚笃。
  
  青山隐隐水迢迢
  
  迢迢,指距离之远。欧阳修《踏莎行》中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商隐的“相思迢递隔重城”,似乎也在说相思之远、之深。江南山清水秀,绰约多姿。但山遥水长。却仍写着信,可见关系非同一般。
  
  秋尽江南草未凋
  
  此时虽已深秋。江南草木并未凋零,风光依旧旖旎,而不在江南的杜牧,所处环境是不萧条冷落的晚秋,此时遥望江南,两相对照,便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青山隐隐绰绰,月光如水,水迢迢;二十四桥,神仙眷侣,情深意笃。吹笙弄箫。虽是艳情之事,却一点也不轻薄,将调笑寄于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中,似乎微微流露出当年“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感喟。
  
  二十四桥明月夜
  
  相传唐代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24位身披羽纱、风姿绰约的仙女飘上一座座小石桥,只见她们酥手托箫,粉腮微鼓,轻启红唇,舒缓柔美的音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流淌出来。二十四桥原本是传说,现在却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错觉:月华如练,恍然觉得仙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在月桥上鼓瑟吹箫。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玉人何处教吹箫
  
  玉人,何指?可以理解为美丽的姑娘,也可形容风流俊美的才郎。元稹在《莺莺传》中就直接用“玉人”借代张生。这里用的是调笑的口吻,可以看出他们俩友情甚笃,也使人隐约想象出,这对好友曾经一起在桥上吹箫。
  至此,诗歌体现的境界已经不再是朋友间的调笑,唤起的联想也不再是风流才子的放浪生活,而是一个感性诗人,在秋季对江南的无限向往和一往情深。他乡草木凋零,江南的秋天尚且如此令人神往,那江南明媚的春天呢?赶紧打住,不能再遐想了,倘若再想下去,身在他乡的杜牧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此地不是江南,此地草木凋零,此地穷山恶水,此地呕哑嘈杂,此地此地一一声叹息——唉。还是把信先寄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