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站:海州】
图景图画
海州,中国古代著名的东海名郡,古城有李斯手书篆体“秦东门”三字,1961年更名为连云港,今为连云港的一个区。海州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临大海,得万里波涛之灵气,西望中原,汲千秋文化之精华。北国的风土、南疆的景物,于此交汇融合。这里是陇海铁路的东部起点、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也是全国十大海港之一、中国十大交通枢纽之一。
自然地理上,古海州的花果山以名著《西游记》描述的“孙大圣老家”著称于世,名闻海内外。中国文化史上,海州因盐业的发展而名人荟萃:刘长卿、石曼卿、吴敬梓、林则徐、凌廷堪、李汝珍……
解说解读
(一)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大海,苍茫无际。在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一个早晨,一个方士,带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和淡水,率领童男童女乘船入海,扬帆起航。传说秦始皇东巡时,在海州湾内看到海市蜃楼,认为是仙人所显,于是派徐福入海寻仙,寻长生不死之药。徐福和他的伙伴们在海上寻觅,没有获得所谓的“不老药”,却在一块陌生的土地上登陆,发现了“平原广泽”。长生不死之药终于没有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他们于是长居于此,不愿复返。
在当时装备简陋的情况下,徐福和他的同伴们摇樯划橹,也算是中国海洋历史上的达·伽马或哥伦布了。
一尊素白的徐福雕像,在故里的海风中,“白云千载空悠悠,此地空余黄鹤楼”。今天有人妄图研究他的东游路线,当时没有航标,没有指南针,靠的只是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以及风力、水力。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千年后的唐朝,一个叫晁衡的日本人,渡过茫茫沧海,踏上苍梧之地,来到传说中的中国,弃舟上岸,或是徒步跋涉,或是风餐露宿,经过朐山,经过太行山,经过函谷关……李白在公元753年,为误传的日本友人沉海事件写了《哭晁卿衡》悼诗:“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的“苍梧”即指“海州朐山东北海中”之“郁州山”。
云台山,原来只是黄海中的一列岛屿,18世纪才与大陆相连,遂形成峻峰深涧,奇岩坦坡,山光水色,独具神姿,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山”之一,唐宋时又称“苍梧山”。宋苏轼诗云“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吴承恩在西游记里称云台山属“东海傲来国”,写的就是云台山。
徐福没有回来。在一个月夜,他把种子放在风里,带去对故乡的问候。云台山、黄海,山海相连,神奇秀丽,延绵巍峨,三千童男童女也只能隔海相望了。
(二)
孔望山顶塑起了“孔子望海”雕像。白云飘飘,海风轻抚,苍松傲然,鸥鸟鸣叫,有亭飘然。
相传2500多年前,因孔子在此登山望海而得名孔望山。“孔子问官”,孔子曾在此山头向郯子请教官职制度方面的学问,“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传说中也有孔子游朐山相遇老渔夫的故事,很有教益。孔子和老渔夫对话,受到老渔夫的启发后对门生说:“大家要记住,‘凡事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望山,最负盛名的是位于南麓的佛教造像,比敦煌莫高窟还早200年,被史学家称为“九州崖佛第一尊”。孔望山摩崖石像中有大小石刻100多个,最大的1.55米,最小的仅10多公分。孔望山摩崖石像有着丰富的佛学内容,其中”涅槃图”表现了释迦牟尼离开尘世、到极乐世界去时众弟子“或悲戚,或哀号……”的痛苦情景。摩崖石刻中的“舍身饲虎图”“汉代宴饮图”“叠罗汉图”等,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它的出现说明汉代连云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孔望山西南不远,桃花涧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新石器时代将军崖岩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为历代游客所景仰。将军崖岩画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岩画,至今约7000年,许多内容神秘莫测,被考古界誉为“东方天书”。
值得一提的还有孔望山西边紧挨着的石棚山,北宋文学家石曼卿因好友范讽被人诬告,为他说了几句公道话,受到牵连,从京城贬到海州,贬为通判。“才高而未遇,遂饮酒自放,愤世嫉俗。”石棚山风景俏丽,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明代人在石壁间刻了六个汉隶“石曼卿读书处”。
石曼卿最值得后人景仰的事,更多的是他那拳拳的报国之心。北宋景祐五年,西夏王改称皇帝,与北宋完全处于对等地位。自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西夏每年对北宋都要发动一两次大规模的军事侵犯,常常把宋军打得大败。石曼卿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很短时间内,便在河北、河东、陕西等地组织几十万大军,奔赴前线抵御西夏。皇帝因此赏赐他“绯衣银鱼”,正准备重用的时候,石曼卿却一病不起,48岁便英年早逝。欧阳修曾作《石曼卿墓表》等诗文予以深切悼念。《哭曼卿》诗中说:“信哉天下奇,落落不可拘。轩昂惧惊俗,自隐酒之徒。一饮不计斗,倾河竭昆墟。”
(三)
古典名著《西游记》写尽了天地间的魑魅魍魉,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魔幻现实主义杰作。
500年前,吴承恩诞生在距花果山100公里的淮安,他有一个非常喜欢的自号,叫“淮海浪士”。“淮”是吴承恩老家淮安,“海”是海州,隶属淮安府,也就是今天的连云港。
据说,花果山是吴承恩命名的。他在淮安府官场失意,得知海州境内有座云台山,为宇内四大灵山之一,便乘船来到山下,只见云台山四面环海,峰奇石怪,堪称“世上瀛洲”,便在一处弯弓形山脚下的三官庙住下。他搜集民间传说,并到山上实地考察,只见满山花果,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写了三年,终于完成古典名著《西游记》。
“齐天大圣”形象生动,问世之后便使花果山蜚声中外。书中描写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景点,如七十二洞、水帘洞、南天门、玉皇宫、老君堂、牛王庙、海天洞、八戒石……真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吴承恩利用女娲遗石中的裂缝,巧妙描写了孙悟空从大卵石内降生出世的精彩情节,以及野猪精变为八戒石等神话,都是以怪石为原形加以想象的。花果山的自然景观也与吴承恩《西游记》中描写的景色相像。如今的花果山上,亭台楼阁大都修葺一新,“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通往花果山的要道猴嘴山上的天然石猴依旧神气十足。
松涛阵阵,鸥鸟翔集;山海相连,碧波荡漾。苏轼诗云“海为澜翻松为舞”,繁荣的海湾,文明的家乡,迎来四方嘉宾好友,共享花果香。
名迹名篇
送齐郎中赴海州
唐·刘长卿
华省占星动,孤城望日遥。
直庐收旧草,行县及新苗。
沧海天连水,青山暮与朝。
闾阎几家散,应待下车招。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登东海云台山
清·林则徐
瓯脱曾传画地年,村墟收复故依然。
锋磨石剑波如镜,顶幻金牛海是田。
但弭轻尘元靖诀,奚烦夕济季圭船。
灌输况裕牢盆计,快听江淮号令传。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
唐·钱 起
山观海头雨,悬沫动烟树。
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
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
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
惆怅赤城期,愿假轻鸿驭。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演习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龙且①舟中寄东海李司仓、郑司户
独孤及
沙禽相呼曙色分,渔浦鸣榔十里闻。
正当秋风渡楚水,况值远道伤离群。
津头却望后湖岸,别处已隔东山云。
停舻目送北归翼,惜无瑶华持寄君。
【注】① 龙且(且,亦作“苴”“沮”),在海州朐山之南六十里,今灌云县境内龙苴镇。
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诗作。
【参考答案】
作者描写了一个秋天的清晨“沙禽”嬉戏,渔人“欸乃一声”,而作者走在“远道”之上,即将“离群”,“津头”“东山”渐渐远去,离愁渐远渐无穷的景象。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伤”字更点出作者的离别之情,成为诗中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