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6期 ID: 153318

[ 宋玲玲 文选 ]   

宗教文化与爱情悲剧

◇ 宋玲玲

  [摘要]《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是以少女梅吉和英俊神父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历。本文分析了作者考琳.麦卡洛的宗教观念以及对其小说的影响。说明了在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下,爱情往往充满了悲剧色彩。
  [关键词]麦卡洛;宗教观念;《荆棘鸟》;悲剧
  
  
  《荆棘鸟》是一部传奇家世小说,记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历,尤其是塑造了菲奥娜、梅吉、朱丝婷三个情感方面极具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在执着的追求爱的过程中,体会着带刺的荆棘带来的巨大的伤痛,演绎着生命的完整意义。本书中作者所处时代的宗教观念与她们的爱情悲剧密不可分,本文着重介绍了梅吉与拉尔夫的爱情悲剧。
  一、考琳·麦卡洛的宗教观念—批判与继承
  西方作家的文学构思中常潜存着一定的宗教背景,其文学的悲剧性与宗教文化有着真实而又复杂的关系。
  小说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结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历经半个世纪。这一时期的西方人对宗教信仰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宗教观念的质疑,而后又由于人们对自身经历的一些苦难、悲剧的迷茫渐向基督教伦理回归。与此同时,基督教的最大派系天主教教会在变革中日益向世俗接近,成为西方金钱世界里培植权欲与野心的沃土。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麦卡洛由于时代、历史文化的滋养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气息。
  首先,麦卡洛对宗教采取了批判的态度。麦卡洛通过小说主人公拉尔夫和梅吉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天主教禁欲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揭露了伪善、贪婪和罪恶的教会,梵蒂冈的世界是一个古老、酸腐、僵化的世界,直接表达了对宗教的不满。小说借神职人员拉尔夫之口表达了对上帝大胆的咒骂与否定,他认为“上帝不过是一个骗局,一个幽灵,一个小丑。”“我是一个男人,永远成不了神,生活在人世间去追求神性不过是一种幻觉。”经过痛苦的灵与肉的搏斗而最终否定了上帝。通过女主人公梅吉之口对上帝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控诉,和对不合理宗教制度的抗议,她痛恨天主教规定神父不能结婚,痛恨上帝夺走了他心爱的人。她大声疾呼:“你是个骗子,上帝,是个令人畏惧的恶神。”“你再也吓不住我了。因为我应该恨的不是拉尔夫,而是你。”她宣告与上帝决裂。她终于看清,在她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上帝原来是一个扼杀人性的刽子手,表现了作者对上帝的理直气壮的谴责和反抗。
  另外,作者长时间生活在笃信天主教的澳大利亚,宗教文化的社会大环境肯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作者的宗教观念。比如,在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安排上,作者流露出了原罪、赎罪思想和宿命论的倾向,这说明了作者对传统基督教信念与文化在批判的同时也有所继承。书中的三位女性,菲奥娜、梅吉、朱丝婷,尽管她们的人生经历和感情历程各不相同,但是她们身上都继承了基督教文化的传统:要求女性做到的淡泊名利和为爱献身。基督教的因果报应、宿命论的观点在小说中也表现出来。书中女主人公梅吉敢于冲破宗教的束缚,勇敢的与拉尔夫神父相爱了。爱的结果是什么?书中有段梅吉和她的好朋友安妮的一段对话中,说道:“希腊人说,众神认为不可理喻地爱某个东西,是一种尤为常情的事。当有人这样爱的时候,众神就会变得嫉妒起来,而且会在这爱的对象开出怒放的花朵时,将他摧残。”这也预示了作为拉尔夫和梅吉爱的结晶的戴恩的悲剧命运,因为他们的爱亵渎了上帝的圣洁,“爱的太深,是亵渎神明的”。作者透过戴恩命运的安排所表现出的罪恶与赎罪、苦难与宿命意识上,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宗教的依赖,对其精神上的继承。基督教作为西方世界之主要宗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被认为是西方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它所传播的思想渗透到西方各国的文化、思想和习俗等方面,而麦卡洛,生活在美国、澳大利亚多年,必定要受到她所处的时代的宗教观念的影响。
  在宗教大文化背景下,作者对宗教的态度是既批判又继承,价值观上似乎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倾向,但是并不影响小说的精彩。作者将西方常见的爱情故事,展示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赋予了宗教色彩,通过对爱情和命运的描写,揭示了罗马天主教的罪恶和对人性的摧残。作者通过菲奥娜、梅吉、朱丝婷三个情感方面极具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的描写,摒弃了基督教传统中逆来顺受、安于命运的思想,尽管她们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并伴有宗教的宿命论观念,但是她们并不消沉,坚忍而顽强,勇敢的与命运抗争。她们的精神力量就是她们对爱的执着追求,树立自己心目中的上帝,找回自我,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依托。作者用荆棘鸟的悲壮故事作为小说的开始,似乎就暗示着一种悲剧的色彩。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尤其是梅吉就好像荆棘鸟一样与命运抗争,即使付出生命和血泪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爱情在宗教的宿命面前那么脆弱又是那么坚韧。
  二、宗教文化与爱情悲剧---人性与神性的抗争
  麦卡洛对宗教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的思想,渗透在小说《荆棘鸟》中,小说以20世纪半个世纪中一家三代人的沧桑变化作为背景,以牧场少女和神父拉尔夫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人性的爱情和宗教的信仰之间的对立。《荆棘鸟》中男主人公拉尔夫是一名神职人员,他无法摆脱天主教禁欲主义的束缚,但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男人,他深爱着梅吉,他的灵魂长期处于“神性”与“人性”的尖锐对立之中。宗教对人性的禁锢与人的本能对情感的追求之间有着深深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他一生都与命运抗争着,在“人性”和“神性”中徘徊着,在梅吉与上帝之间挣扎着。而这种抗争与挣扎都带有悲剧色彩。
  天主教要求教士必须完全彻底的侍奉上帝、克制淫欲,献身于天主教的教士是无法取妻生子的。表面上拉尔夫是一个“完美”的教士,对上帝虔诚,恪守着宗教的戒律,但是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爱情、对女人的渴望。但是拉尔夫是个权力欲极强的教士,为了他的前程,他必须抛弃所有的欲望。为此,他毅然放弃对梅吉的爱情。因此当拉尔夫对梅吉由最初的怜爱发展成为一种男女之爱,他开始变得谨小慎微,因为对梅吉的爱的情感已经危及到他名誉和前程时,最终拉尔夫离开了德罗海达。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通过对拉尔夫这一人物的刻画及命运的描写抨击了虚伪、僵化的的基督教律令,及其对人性的钳制,但是追求爱情是人的本能,是无法压制的。另外作者也鞭笞了腐败的天主教会,基督教本来是人们追求信仰的一方净土,但是却成了教士们争权夺利、滋生腐败的沃土。歌德曾明明白白的说,上帝是“纯自然的和纯理性的”它启示的光辉是纯洁的;而教会是“作为行善的中间人插足进来的”是对上帝的污染。在这样的宗教文化中,拉尔夫只能在人性和神性之间游离,在权利和爱情之间徘徊,这给他内心深处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直接导致了他与梅吉的爱情悲剧。
  三.结论
  不可否认,在西方宗教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在宗教禁欲主义的压制下,梅吉与拉尔夫的爱情充满了悲剧,但是他们对爱情的追求过程是美好的,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用深痛巨创来换取。他们爱的执着而热烈,对爱的追求充满了悲剧色彩。为了追求真爱,他们付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代价,表现出了的无所顾忌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追求令人赞叹、同情,也使他们的形象变得高大而美丽。他们追求美好爱情的本性与宗教禁锢人欲的“神性”之间的冲突,赋予了宗教下爱情悲剧之美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考琳·麦卡洛著.荆棘鸟(1998年7月第一版).曾胡,译.译林出版社,2000.2.
  [2]陈秀敏.“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审[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5).
  [3]叶继宗.灵与肉的搏斗———谈《荆棘鸟》中的拉尔夫神父[J].外国文学研究,1993,(2).
  [4]洪常春.宗教桎梏下的爱情[J].安徽大学学报,2006.
  [5]陈光先.浅谈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宗教爱情悲剧[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作者简介:宋玲玲(1973—),女,汉族,烟台职业学院开放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宗教文化与爱情悲剧

  •  / 何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