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6期 ID: 153312

  

《花田错》中语域偏离及语篇幽默效果

◇ 郭 晗

  [摘要]古装轻喜剧《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新编》风靡银屏,本文选择该剧十五个故事之一的《花田错》作为分析对象,运用Halliday的语域理论,尝试从语域转换、语域混合和语域借用三个方面对剧中人物对白的幽默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花田错》;语域偏离;语域转换;语域混合;语域借用
  
  一、电视剧版《花田错》简介
  《花田错》原本是京剧名家荀慧生先生代表作之一,由荀先生根据《水浒传》中“小霸王醉卧销金帐,莽提辖打闹桃花村”一回改编创作而成。电视剧版《花田错》在京剧基础上进行删改,以夸张、讽刺、幽默等为主要表现手法,塑造了刘员外、刘玉燕、春兰、卞玑、周通、周玉楼、李忠等几个活灵活现、幽默搞笑的人物形象。电视剧版《花田错》主要讲述了这几个人物之间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最后卞玑与刘玉燕、李忠与周玉楼双双有情人终成眷属。
  《花田错》本来就是一个阴差阳错、妙趣横生的喜剧,而剧中人物形象和语言设计更是个性鲜明,经典幽默的对白为这个故事添加了更多地笑料。更为可贵的是,电视剧版《花田错》在幽默搞笑之余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思考,通过现代化的语言让观众在轻松欣赏之余明白了很多道理。
  二、语域及语域偏离
  为了方便分析《花田错》中人物对白的幽默效果,我们有必要先对语域理论及语域偏差作一了解。语言只有在一定语境中才能表达一定的含义,作为语言的使用者,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的人或事选择使用不同的词汇或句法来传递含义。这些因语言使用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语言形式就是语域。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曾对语域进行定义,他说:“语言因其功能和场合的变化而产生不同,这种根据语言的使用而产生的变体就是语域。”(1964:87)影响语域变化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也被称为语场、语旨和语式。语场通常是指发生交际活动的整个事件,语言交际者通过口头或书面语篇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可分为专业性和非专业性两类。语旨是指参与交际的人以及他们在交际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类型,还包括说话人的意图,如命令、劝告、教导、宣传等。语式是指话语互相传递的渠道,可分为口头和书面两大类。情景语境中这三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对语域的正确把握和使用可以使语言得体而准确。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通常会自动选择和当前语境相配合的言语行为,任何偏离既定语域的语言都会引起不得体或者不协调的效果。这种语言不得体的现象就是语域偏离。实际上,在日常交际中,说话人有时也会为了自己特定的交际目的而故意借用另一情景下的语言特征。从形式上来讲,这种借用有时可能是套用另一语境下的各个语言变量,也可能是借用另一语境下的一个或两个语言变量,这是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而决定的。
  实际上,语域偏离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产生幽默或者讽刺效果,正如Halliday所说:“语言的幽默时常取决于不恰当的语域选择和语域的故意误用。”(1964:88)试想,如果在学术会议上主持人用非正式的语言去介绍某位专家,而在同学聚会上却用庄重严肃的语言讲述笑话,其产生的效果都是令人忍俊不禁的。一般来说,语域偏离的效果是通过语域转换、语域混合和语域借用来实现的。
  三、《花田错》中的语域偏离
  《花田错》中人物对白生动有趣,可以说综合了多种表现形式,有流行的现代词汇,有陌生化的效果点缀,还有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和宣传语等等。编剧正是通过对产生语域偏离的几种方法的熟练运用而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
  (一)语域转换
  语域转换指的是讲话人从一个语域转入另一个语域,如秘书把领导的口头演讲稿改写为新闻广播稿,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听众由原来的专家同行变成了初学者而导致发言人对发言内容所做的修改。(胡壮麟等,2005:278)《花田错》本来讲述的是古代爱情故事,剧中人物身着古装,拥有员外、小姐、丫鬟、书生等古代标志性身份,他们的对话本来应该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而在该剧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对白却充满现代流行语的色彩。这种以“古”为台,以“今”为戏的表现手法正是语域转换的典型代表。例如,在《花田错》开头,玉燕和春兰偷跑出去玩到很晚才回家,二人在家门口有这样一段对话:“哎……哎……哎,春兰,我看看我看看,你这可是本世纪最流行的烟熏妆啊!”“烟熏妆?”“就是熊猫眼儿!”(广西电视网,2009-02-10)
  “烟熏妆”“娱乐场所”这些词本不该出现在古人的对话中,而玉燕和春兰的对话中频频出现此类词汇,使观众在捧腹之余,对玉燕精灵古怪的性格也有了初步了解除此之外,剧中经常出现比如“专案组”、“人才型护院”、“保安小队长”等现代味十足的词汇,为人物对话更添笑料。
  (二)语域混合
  语域混合,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域在同一个语篇中交错使用的现象。(胡壮麟等,2005:279)这种方法在剧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虽然人物对话是现代语言,但时不时会夹杂一些文言文;或用打油诗的形式来描述事情;或在对话中夹杂具有代表性的广告;或突然转换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地位等等。例如,刘员外出场有这样一段开场白:“现如今,政通人和,大人们勤政爱民,政策得利,这头等功德,那便是出银修路啊。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要不怎么迎接这花田大会的胜利召开呢?”(广西电视网,2009-02-10)这段话,前半句是古装电视剧中常用的文绉绉的书面语,而后半句却话锋一转,变成前些年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政策口号,不禁令人失笑。
   此外,剧中还有许多诸如“媒婆界”、“马走日啊,象走天哪,没事你再打打拳哪”(广西电视网,2009-02-10)此类的词汇和句子,将正常的对话通过顺口溜或者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说是古今混杂,令人发笑。
  (三)语域借用
  语域借用,是指说话人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使用了与已选语域不同的语域,最常见的是在讲话过程或行文过程中借用其他语域的某个说法。(胡壮麟等,2005:280)在该剧中,人物对话可能借用广告词汇、法律词汇或者影视词汇等,通过多种方式烘托幽默效果。例如,刘员外在街上错请周通时,说:“公子,你别在这儿琢磨啦,走吧走吧,生死时速,分分秒秒,赶快咱们走走走!”(广西电视网,2009-02-10)这句话中的“生死时速”是美国曾经风靡一时的动作大片,而“分分秒秒”是蔡琴广为流传的一首歌,刘员外通过将这两个影视界的作品名连用在一起,让观众大呼巧妙之余又体会到他那种急迫的心情。
  四、结语
  《花田错》中的语言风格别具特色,本文正是通过对《花田错》中的语篇幽默效果的分析,来揭示语域偏离和语篇幽默效果之间紧密联系。由于篇幅有限,还有许多幽默效果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希望能吸引有兴趣的学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 K et al.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s Linguistic Library, 1964.
  [2]广西电视网. 《花田错》第1集 [Z/OL].(2009-02-10)[2010-01-05]. http://v.gxtv.cn/player.php?sp=55&id=2265
  [3]广西电视网.《花田错》第2集 [Z/OL].(2009-02-10)[2010-01-05].http://v.gxtv.cn/player.php?sp=55&id=2266
  [4]广西电视网.《花田错》第3集 [Z/OL].(2009-02-10)[2010-01-05]. http://v.gxtv.cn/player.php?sp=55&id=2267
  [5]广西电视网.《花田错》第4集 [Z/OL].(2009-02-10)[2010-01-05].http://v.gxtv.cn/player.php?sp=55&id=2268
  [6] 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郭晗(1986—),女,汉族,籍贯邓州,外语学院英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花田错》中语域偏离及语篇幽默效果

  •  / 何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