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又缺乏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根据课型特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可以设置合理丰富的竞赛活动。将竞赛活动植入英语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竞争意识;竞赛活动
一、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背景
从事英语教学初期,有很多困惑摆在我面前不知从何下手,那也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泱泱大国,无数学不好英语却又致力于去学习者的困惑。教师面对的是整整一教室求知需求不同的学生,而天生就对陌生语言饱有高度热情的学生却并不多,很多学生都是曾经想学好,结果力不从心,最终不得不放弃。
其实,人人都很清楚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夸张的说,这几乎和中国的国情紧密的挂钩在一起,如果你想上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出国寻求更好的生活工作机会,甚至是跟英语毫无关联的各种职称招聘考试,这一切摆在你面前时似乎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将英语学好,才能成为你前进的跳板,可也恰恰因为这样,让一些学习者从一开始就把英语当成工具,最后导致了本不想用,却又不得用的一种被动的结果。
所以想要学好英语,无非是将被动的学习转化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把老师、家长、社会让我学变成我想学、我要学。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学习的天分,但每个人都有竞争的天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收获最快的学习速度、最有效的学习成果、和最快乐的学习氛围。
二、组织课堂竞赛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而通过组织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各方能既取又予,双向交流,达到互助互惠的效果,这也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因此,组织好课堂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助其学生的成长。
(一)分好小组,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分组准备也是比不可少的热身活动,教师要科学公平的分组,不能将英语成绩突出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否则会失去比赛的公平性和趣味性。组建团队时,两组到四组的分配较为合理,教师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一些特定的活动设置可分多个小组,但必须是教学环境更为成熟,或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免出现课堂混乱,取得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二)起好组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可用本单元最难的两个单词做组名,一堂课下学生来很容易就会记下来,或者挑选容易混淆的词汇,如expect和except;词组如used to do 和be used to doing,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强调它们的区别。也可以让组员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很多学生都喜欢取Superman、Tiger、pop-star这样的名字,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词汇量。
(三)分配好组长、组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成员的确立不要一成不变,以免失去竞赛的新鲜感。很多学生都喜欢看湖南卫视里的一档节目叫《挑战麦克风》,教师可以模拟节目现场,将学生按男女性别分龙队、凤队,激发学生捍卫自己所在队伍的荣誉,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
(四)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求胜欲望
悬念的作用就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设置一些小的悬念,例如九年级下册unit10“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the bus had already gone”提前告知这节课要搞清楚什么是一般过去时,什么是过去完成时,如何区分这两种时态是语法的难点,看看今天将是哪一组最聪明、反应最快、学得最好,以此拉回那些思想抛锚的学生,也可引起学生对这堂课的重视。
(五)提升竞赛环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将小组名写在黑板一侧,宣布竞赛正式开始,回答对问题的那一小组,可得一分,分值的记述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数字或正字,可画笑脸、星星,甚至是给一个房子添砖加瓦。也可适当的加入竞赛小游戏,例如:“hung man”这个游戏特别适合运用在复习环节中,如unit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词性短语的学习和运用,例如要复习cheer up 和work out这两个短语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与字幕相应的短线 _________ ;________,让小组抢答字母,回答对的继续抢答,错误的小组将在黑板上画的梯子吊起来,并将机会让个下一组猜,如果已猜出第一个单词 cheer,那么就已得出 cheer up这个短语,单词句子若以趣味性的竞赛活动进行,相信学生会从此喜欢上英语课。
(六)合理安排竞赛活动,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竞赛活动最适用于单词和词组的学习,教师可简单的读一个单词,让学生对英翻汉、汉翻英进行集体抢答,几轮下来,再由学生代表各自小组进行两两PK,问题从简单的读、翻译到造句,难度进行不断的加深,回答的覆盖面也由集体到少数人再到个人,卡片、图画、表演、音频、视频都可成为竞赛活动的道具。
三、避免竞赛活动出现的问题,良性竞争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中设置竞赛活动,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要避免以下一些问题。
(一)盲目的追求课堂气氛
怎样将竞赛活动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是教学效果的成败关键。教师在设计竞赛活动时要考虑课型特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体现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活动,力求形散神不散,切忌主次不分或主旨不清,不要为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而不着边际的设计竞赛活动。
(二)对教学内容多做复习、归纳、总结
竞赛活动多半是在一种兴奋地状态下进行,学生能快速的掌握,也能快速的忘记,因此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的复习、练习,让知识永久的沉淀在学生的记忆里,并加以熟练地运用。
(三)竞赛活动应视具体情况设置
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竞赛活动较适用于教学环境相对轻松的中小学。活动的设置在低年级可占整堂课的40%-80%,对高年级的学生,则针对某一教学板块进行选择性的植入,不可不分重点、大篇幅的乱用一气。
(四)把握竞赛的尺度
学生在竞赛环节中难免为分高分低出现一些摩擦与纷争,教师做裁决时一定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并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正确的培养和引导,竞赛活动中取胜时要戒骄戒躁,落后时不要灰心丧气,切忌将结果看得过重,以免引起争强好胜的心理。
四、竞赛活动中需要注入哪些情感因素
(一)关心鼓励每一位学生
面对不愿参与到竞赛中去的学生,教师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不仅要尊重优等生,更要尊重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所以,在课堂上和平时的生活中要给予他们更大的关注,多鼓励他们参加活动,多给予表扬和肯定,只有在集体的温暖中找到自信,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也能自然地拉近师生感情。
(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理解,就是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应当善于置换角色、人无完人。如果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表现不好的行为,要善意地理解学生的错误,用真诚的爱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尽量将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五、 组织课堂竞赛活动的意义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长期的老师教、学生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奴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因此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越大,学生的主导地位也就越大,从中体现出来为团队而战、为自己而战的精神,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竞赛活动可以使教师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竞赛活动还能帮助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海鹰. 精心的设计,精彩的瞬间.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2
[2]胡敏芬. 对英语情景教学的几点思考.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朱慧. 英语情境教学法初探. 文学教育,2009.12
作者简介:韩眉,乌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