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应用文的写作中,“平实”这种语言风格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我国的传统文化所遗传下来的优秀基因也不可在此消亡,并且还将令其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应用文的写作在运用平实语言的同时,有时还得兼顾典雅自然的语言特色,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精华融汇一炉,各取所长而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所以运用典雅自然的语言不但不会妨碍人们对应用文的理解,而且能够促其古为今用,润色文章,从而产生恒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典雅自然;润色;凝炼;简约
我国传统文化开创已久,它仿佛一条悠远的河,经历史的筛选,糟粕渐渐沉之河底,精华的东西却清丽闪烁随波长流,接着又与现代文化之河完美交汇,使之生生不息,千年不衰。我们现在所谈的应用文就是这条河中永远流淌的精华,尽管它布满了现代文明的因子,仍然会时常透出典雅自然的艺术光芒。
应用文古已有之,早在三千五百年前商周时期就已经起源了,例如甲骨文、钟鼎铭文中的一些文体等。《论语·宪问》中有一段关于应用文中公文写作的话:“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意思是说写好一篇公文要经过“草创”、“讨论”、“修饰”、“润色”这四道工序,可见当时对公文写作是如何慎重了。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应用得以成熟和发展。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晁错的《论贵粟疏》、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愧为古今的名作,情辞恳切、古朴自然,艺术魅力跃然纸上,曾经感动了一代帝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高度评价了应用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还对各种文体的风格提出了规范化的标准:“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集写作理论之大成者,文中所论及的文体共有59类,其中44类为应用文,占全部文体的四分之三,在应用文体风格及写作技巧方面有精辟的论述,如根据应用文的不同体裁分别要求为“典雅”、“明断”、“弘深”等。我们不难看出,古代应用文实用性和艺术性都很强,风格也大多典雅自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现代的应用文在古代的基础上逐渐又增加了些新的文体,内容丰富充实了许多,社会功效性也比古代有所增强,但很多文体的用词依然还留有古典的印迹,如机关公文,起首语“鉴于”、“兹”、,引述语“奉”、“悉”、经办语“业经”、“节经”、“迭经”、“遵经”、“就绪”、“事宜”、,强调语“大肆”、“务祈”、“显系”、“为要”,祈请语“是否有当”、“如何之处”,允辞语“准予备查”、“应从缓论”、“歉难同意”,期望语“以期”、“尚望”、“希遵照执行”、“请查核办理”、目的语“谨此”、“特此”,承接语“有案”、“等情”、“据此”、结束语“此令”、“此复”、“谨启”、“是荷”、“为荷”、“以资”等等,古香古色,简炼自然。公务书信承传民族文化,有许多惯用语都是浅近文言文,以候复语为例,常见的就有“敬希赐复,不胜切盼”、“恳盼拨冗相告”、“伫候佳音”、“何日赐复,翘首以盼”、“尊意如何,请告”、“即希示复”,这些语言不刻意仿古,虽有文言色彩但仍通俗易懂,在公务书信写作中可以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柬贴也是一种古老的形式,一般用于婚丧、宴请等交际活动,其篇幅短小,结构、格式和用语极富特色。柬贴古典雅致,以采用上下竖写,自右向左竖排的居多,字型大小不一,用语如“玉速 恕乏介催”、“敬备喜酌恭候”、“假座”、“曷胜荣藉”、“阖第光临”、“弥月之庆”、“洗尘”、“贺仪”等雅词丽句无一不渗透着古代遗风,美好民情。古代流传下来反映民间风俗人情的一种常用文体还有对联,历代文人也擅长写作这类文体,因应用比较广泛,把它归为应用文并不为过。对联最基本的写作原则就是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词性、字数、句式相同,上联的字词在下联中不可重复,现在普遍应用于人们宴请宾朋,道贺祝寿,悼念亡者等各种交往活动当中,有贺联、寿联、挽联等形式。“喜落成华构盈门秀色;庆乔迁新居满屋春风。”“画栋连云光旧业;华堂映日耀新居。”“莺迁乔木松流韵;月洗高秋桂生香。”“岁寒三友添新色;春风满堂聚德光。” 为春夏秋冬四季乔迁贺联,不但沿用了古代对联的一般样式,而且贺辞中每一字无不流溢着诗情画意,祥瑞之气。“大业开鹏举;东风启壮图。”“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庆新校改颜国旗招展腾腾气;祝教园更貌院舍生辉振振歌。”为庆典贺联,字字珠玑,凝炼自然,给人以无尽的勉励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喜享遐龄寿比南山松不老;欣逢盛世福如东海水长流。”“恭俭温良宜家受福;仁爱笃厚获寿保年。”为男女寿联,各联寄予颂扬祝福之情,于传统语词上翻出新意,在炼字造句上别开生面。至于挽联,是用来吊唁死者的,这一类的对联也是比较常见的,语言有感伤哀婉的,如“碧水青山谁作主;落花啼鸟总伤情”,有歌颂生平的,如“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芝传嘉风”。对联形式各异,可它们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字词语句整饬精美,圆转畅达,典雅而又通俗,荟萃了世间浓郁的风俗人情,自古以来深为各阶层人民群众所喜爱。
上述这几类应用文体跟其他应用文体相比带有较多的古语雅词,尽管应用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平实朴素,忌用艰涩难懂,诘屈聱牙的词语,可种类繁多的应用文当中还是能见到些许古朴典雅的词句,它们不仅给语言的鲜活运用润色了不少,还增强了语词的生动感和凝炼性,使读者在品味似乎近于“平淡”的同时,尝到了一点特别值得眷顾的佳肴。
社会在自我扬弃中发展进步着,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精神文化的东西也逐渐渗透到物质文化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物质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现代社会经济并没有纯粹的物质生产和商品交换,虽然过去单纯的物质生产和商品交换曾经是社会经济的中坚,但现在不一样了,它们需要各式各样文化的包装,需要增添文化的附加值。自从人类有了商品和商品交换,就有了一系列的广告活动。我国在古代早已出现广告这种文体,如在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空前发展的北宋,留下了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招贴广告。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随着对外政策的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活跃,广告活动在我国迅速复苏。无论在哪个阶段,广告当中必然有传统文化的因子溯流而下;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哪个国家的广告如何推陈出新,这个国家的广告的传播都会具有该国的地方文化特色,这种特色当然也少不了传统的东西。今天,广告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商家们为了提升产品的形象,深入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不断增添产品文化的附加值。
典雅自然使应用文变得雅俗共赏,凝炼简洁,概括力强,能准确地传达现代信息,但并不是说典雅自然是纯粹地仿古,而说的是与现代文化的一种巧妙的融合,如果它不与现代的文化相融,它就是一块腐朽的老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它是为应用文的实效性所服务的,虽说应用文的写作不像文学写作,不能过分地追求词藻的华丽、含蓄、夸张渲染,讲求“平实”即平易质直,准确朴实的语言风格,但本文所说的“典雅”是相对而言的,它只能点缀其间,好似在淡然寡味的清汤里掺入几颗橄榄,于清鲜甘醇之中细细咀嚼,令人回味无穷。因为应用文是现代信息社会讲求高效、准确的投影,字句的冗长繁杂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故典雅自然的语词能提升人们的理解力,把一些很难用具有现代感的语词句子浓缩的意义潜移默化给人们,帮助人们更快地感知和做好各项事务。
俗话说得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古今中外的词汇多如繁星,它们不断地被选择应用,至始至终却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文章别具一格,让人们看了之后记忆犹新,耐人寻味。那些耐人咀嚼的文章往往是最新颖最受欢迎的,应用文就非常需要人来咀嚼,典雅自然的语言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提高应用文咀嚼度的添加剂,它不仅能积极调动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感,赋予应用文本身一种曲线的美,还能促进应用文的写作进一步走向成熟,引领人们朝更文明更简约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潘亚农.大众应用文[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11
[2]王首程.秘书写作[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宋亦佳.财经应用文写作[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
[4]王红.请柬写作的“达、雅、礼、时”特征[J].科技信息.2009.30期
[5]禤胜修.浅谈编辑应用文的写作[J]. 新闻传播.2009.7.
[6]辛建华.解读古代应用文文学泛化现象[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
作者简介:刘绯,海口经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