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培养;激发;教学;兴趣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
在初中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注重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投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创造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用充满热情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我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触到教师真心关爱自己,从而愿意亲近、理解、支持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进而发自内心的发奋学习。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绘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电影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设导语来激趣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在每节地理课中如都能设计出形式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就会有利于迅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从抑制状态重新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如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2、用教师生动有趣、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来引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用谜语来调剂学生的情绪,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在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这则谜语,让学生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又如风平浪静—宁波、空中码头—连云港、大言不惭—海口。谜语不在多,在课内出现要适时。最好让谜语在教完一个内容后出现,最多一两条,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
3、歌曲的借用: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长江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这时学生的心中就仿佛流淌着一条汹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接下来就顺着歌曲的歌词讲下去:“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而一组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又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黄河岸边去探究“母亲之河”的奥秘。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课堂形式是多样的,如地理模型制作、环保漫画、环保小论文、手抄报、气象观测、地理墙报等。这些课外活动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增长见识,丰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学校,我在学生中举行了地理图片展,并配合学校地理手抄报、地理小制作竞赛,发动学生进行地理小制作。他们的兴致很高,想象力也非常丰富,做出的作品质量也比较高,如学生制作的地理小报“地球母亲生病了”不仅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还引起了大家学习地理的热情。因此我觉得,现在学生不喜欢上地理课,很大程度上是引导不当的缘故,只要我们在课前课后,利用各种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是会喜欢上地理课的。
五、从世界的热点问题中激发学生了解天下大事的兴趣。
现代社会,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的发展,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一个中学生已经能够轻松地从网络中获得知识与信息。社会的热点问题,最易引起初中生的好奇心,针对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应该将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教学之中。如我国西南大旱的原因,汶川5.12地震是如何产生的等等。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了解伊拉克战争情况,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战乱根源,这是一般学生都关心的热点问题,由此入题讲解地理知识他们感到地理很有用,这样不仅教了书本知识,拓展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六、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列举国内外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的事实资料,如日本出现猫集体自杀的事例,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追问其原因,是由于猫吃了被污染的鱼导致神经错乱,人吃了被污染的鱼,精神受损伤,行动失控,以至死亡等等。这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危及人类本身,可见保护环境势在必行,意义重大。结合我们居住的环境实例,通过讨论评价生活环境质量,从小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首先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热爱地理教学,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地理教学搞得更好。
作者简介:王昆(1981—),女,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中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