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顾名思义,是口头语言的交往,它是贯穿整个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小语会副会长崔峦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这一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交往中训练出来的。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同的年龄段存在着不同的难点,作为低年段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现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低年段教学的实践谈谈对口语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由于低年级段的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多,胆量较小,对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甚至害怕受到老师的责备、同学的嘲笑。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坚持采用“激励”的手段,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学生发言,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细心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加以及时肯定;不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我也允许或提醒他重新换个词再说。我始终以微笑的表情、鼓励的眼神、激励性的语言感染着发言者和倾听者,让发言者慢慢不再畏怯,让倾听者更加专注倾听。为此,我渐渐收获了课堂上一个个生成的精彩。如教学《司马光》(苏教版第二册第22课)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司马光的临危不惧、多谋善断,我让孩子们设想假如自己当时也在现场,会想出什么办法来救掉在缸里的孩子。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个个积极开动脑筋,一会儿小手林立:“我会跑回家找个梯子,再找跟绳子,把掉在缸里的孩子拉上来。”“不行不行”,立刻有人反对,“时间太长了,孩子早淹死啦!”“我找来一个抽水机,把缸里的水抽掉不就行了?”“不行不行,那是古时候,还没有抽水机呢!”“我们一起使劲把缸推倒,孩子就可以得救了。”“也不行,我们都是小孩子,力气小,而水缸那么大,又装满了水,那么重,怎么推得动啊!”一生边说还边激动地比划着。“那我找根树枝,再爬上假山,把那孩子拉上来。”“你不记得啦,那个孩子就是爬上了假山才不小心滑下去的,你要是也滑下去,那就更糟糕了。”“对,对,而且树枝容易断,你一个人力气小也拉不上来。”在热烈的争辨中,孩子们体会到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司马光不慌不乱,还想出了这么一个巧妙可行的方法,实在令人佩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出了一些简单的激励性评价,在孩子组织语言的过程中稍加点拨,便有效地调动起他们的表现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交流中,不但对课文理解更深了,还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一举两得。
二、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进行口语交际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的确,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1、 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相互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可以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看春天,看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茵茵的草和迎风飘扬的柳条上的小嫩芽;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带孩子一起伸出手心接住雪花,看看雪是怎样变化的,尝尝雪的味道,滚滚雪球,打打雪仗等等。自然风光的熏陶和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孩子们对于这些亲眼所见的景物,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
2、多媒体播放,创设交际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低年级学生特别感兴趣。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渲染情感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的表达更逼真、更生动。如在教学第一册《我的小小手》口语交际课时,在学生纷纷自豪地说了自己的小小手会穿衣、会写字、会画画、会劳动等之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千手观音》的视频,伴随着震撼人心的绚丽舞蹈,教师还边讲解这群舞者编排舞蹈的不凡经历,学生们大受感动。紧接着,话题深入到“自己的小手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上来,虽然学生的发言尚显稚嫩,但纯洁善良的童心展露无遗。
3、学生表演,创设交际情境。“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第二册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课,在教学时,让学生分别戴头饰表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一起栽树的情景,当演到课文结尾“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时,教师追问:“三个小伙伴,你们这时会说些什么呀?”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有的表达此刻高兴的心情,有的互相夸赞对方功劳大,有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等着吃树上结的果子等,他们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联系课外生活,让学生在一吐为快中进行口语交际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即语文。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因此,老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老师为了保证课间的游戏安全,一般课后也跟孩子们呆在一起。因此,老师可以关注孩子们的交流话题和所做游戏,适当引导,就是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如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有趣的故事情节,老师也可兴致勃勃地加入,让孩子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喜欢等。做游戏时,让孩子们准确清晰地表述游戏规则,说说玩游戏的感受。平时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2、 抓住活动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校和班级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采草莓、立夏画蛋斗蛋、“六一”游艺活动、“十佳”童星评比、看风筝展、观木偶戏等等,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有意思的或是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表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利用课外书籍进行说话训练。我推荐学生看孙幼军的《小猪唏哩呼噜》、汤素兰的《笨狼系列故事》等好看好玩的故事书,孩子们看得爱不释手,在学生看完后,我组织他们说说书中的精彩情节,对书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还组织了书中的“人物评论会”,由此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流畅性,并初步让孩子懂得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此外,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都是训练口语交际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既回顾了书本、电视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的、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4、 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在课堂、校园和社会上经常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们班的陈浩然由于家庭纵容溺爱,已经养成了任性的坏毛病,经常为了一点点小事哇哇大哭,这次别的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他的文具盒,他又在教室里撒泼起来,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陈浩然进行了批评,小家伙终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四、注重丰富想象,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进行口语交际。
苏教版教材中很多课文都留有思维空白的地方,而且这些课文大多是充满童心童趣的文章,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等,这些童话故事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利用文中的空白,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素材,让学生放飞想象尽情说。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结尾,说到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可怜的小羊究竟有没有被蛮不讲理的狼吃掉呢?大胆想象,给故事编个结尾吧!”八九岁的孩子正是充满灵气,脑子里有着无穷无尽幻想的时候,他们在小组讨论后畅所欲言,其他学生做小评委,可以质疑、补充、完善故事结尾,由此,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样,在教到《青蛙看海》结尾处时,教师也同样可以引导:“如果你是小青蛙,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看到了大海,你想说些什么呢?你想对帮助你的小松鼠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任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培养好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犹如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又恰似给了他们一粒有生命力的种子,他们因此会收获一株人生的奇葩。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