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的高职高专音乐类专业面对全国专业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和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有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入校时整体水平相对较为薄弱,在校期间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生面对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改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改革进行分析,为改革的发展提供一些更好的思路。
[关键词]专业技能;理论基础;舞台实践;技能鉴定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专业从未停止过课程改革的探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对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认识: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音乐类的专业小课有别于其它专业,基本是以单独课和小组课为主,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交流也更为直接。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面对专业较为薄弱的学生,应有很好的耐心,切莫有急躁、应付的思想。学生也很了解自己的专业水平,如果老师在课堂中有过激的言语会导致学生对此门课程失去信心。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一些鼓励的言语,在课下关心学生的业余生活,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当用爱感动学生,他们就会更为努力的学习,教师也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赞誉,课堂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很多。
高职高专教师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不断的提高,只有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升。例如: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钢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等。在教师提高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断增强其他专业技能。例如声乐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钢琴伴奏能力,钢琴教师不能只演奏五线谱,同时也应加强即兴伴奏的能力。我想,如果高职高专的声乐和钢琴教师伴奏能力都很强,那么这所学校学生的伴奏能力相应也会很高。在实际生活中,声乐专业的钢琴伴奏能力都相对较差,高职高专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如果能弥补这样的缺陷,应该会为社会更好的接受。
二、拓展学生专业技能、注重理论学习
目前,我国音乐人才的综合能力比较欠缺,技能过于单一,这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极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综合能力较强,这是我们的发展特色。所以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专多能”,我们在注重学生声乐和钢琴学习过程的同时,应该加入合唱指挥和其它器乐学习的选修科目,这类课程的设置可以采取多人的小组课,这样既节约了一些教学成本,也使学生多掌握了一门技能。
理论学习是支撑专业的基础,我们在注重专业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打好理论基础,往往学生觉得理论学习枯燥无味,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理论课学习。除了教师要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外,在教学法的研究中,要培养学生如何使用简单、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这是我们的学生能否在工作岗位中获得认可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充分把握舞台实践与社会实践
高职高专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平时的教学成果在舞台实践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舞台实践,每周都可以班级为单位,硬件条件充裕的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实践,如果硬件条件不允许,我们也可在教室中进行。总之,舞台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胆量,使学生积累一些表演经验,从而促进他们专业更好的发展。
在校教育的第三学年,学生一定要进行社会实践,高职高专院校也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条件,这种社会实践不能单一局限在去学校进行实践,可以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例如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或与社区联合在社区进行高雅音乐普及活动,或对幼儿和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讲座等。这些社会实践既锻炼了学生,也对社会作出的一定的贡献。
四、为就业增添砝码
高职高专音乐类学生就业方向灵活、多变。既可以在公办的学校中承担教学工作,也可在专业的演出团体中担任演员,还可在社会中成立合法的艺术培训机构等,学校如果能在学生就业之前引入教师资格证和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项目,就可使学生增加就业砝码提高社会竞争力,使他们迅速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以上所述为我对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些认识,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的方面还有很多,但我深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探索和创新,高职高专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迎来新的明天。
作者简介:席宁,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