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强调了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对初中英语有关颜色、动物、姓名及称呼语的词汇的中英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探索。
[关键词]英语词汇;颜色;动物;姓名;称呼语;文化内涵
一、引 言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工具。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在外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特别是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还处在入门阶段,总是习惯性的把英语和汉语一一对应,直接翻译,甚至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时,在单词下面标注了汉字,比如:color(卡了),ruler (如了),what我特),where(外尔)等等。这种方法说明学生依然利用汉语的思维模式来学习英语,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了潜在的障碍。因此,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应对英语词汇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对比,使学生在起始阶段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所了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初中英语的词汇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问候语、姓名、颜色、人物关系、学习用品、动物等等。下面是笔者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学习、积累、探索的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一点点收获:
二、关于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探索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3 — What color is it和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中出现很多颜色词汇:比如red(红色),yellow(黄色),green(绿色), blue(蓝色),white(白色),black(黑色)等。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教授这些词汇时只要求学生知道单词的汉语意思,会读、会拼写。教学时采用实物问答的方法: 比如指着同学的衣服,书包,笔或者黑板等实物来问学生:“What color is it?” 学生做答,对颜色词汇的学习仅限于此。其实,颜色词汇除了指自然界物体的本色以外,不管是在中国文化中还是西方文化中,都富有丰富的引申义:如红色表示兴奋、激动、害羞、气愤等精神状态;如“她的脸红了”;白色表气愤,恼怒,紧张等情绪状态。红色还象征喜庆和欢乐,还指发迹,成功,如“红歌星”;黑色象征死亡,罪恶。另外,颜色与政治,经济,历史,礼仪服饰,职业等等密切相关。如“红色政权”,“白领”等词。
而且,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民族风俗和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汉英语颜色词在语义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 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下表是对几个常见颜色词引申义的浅显比较:
汉语语义 英语语义
红色喜庆欢乐anger(愤怒)violence(暴力)
黄色不健康的shy(害羞,胆怯)
绿色婚姻失败inexperienced(缺少知识或者经验)
蓝色沉静轻松heavyhearted(忧伤),
白色悲痛 恐怖elegance(优雅)purity(纯洁)
黑色死亡罪恶dignity(尊贵) sadness(悲伤)
对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大致了解后,对改变以往学生在翻译词组、写作文时根据汉语生搬硬套的现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a green hand这个词,起初学生翻译为“一双绿色的手”;了解到“green”的英语引申义为“缺少知识或者经验”后,说出了正确的含义:“新手”。再如“yellow dog”意思是胆小鬼;“look blue”意为神色沮丧等等。
三、关于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探索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物,但由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是一种凶残怪物。另外,狗在汉语文化里,是一种嗅觉灵敏、忠实可靠、善解人意的家畜,被很多人当成宠物来喂养。但与“狗”有关的词语,总是褒义少贬义多,狗被比喻为供人使唤的牲畜或者助人作恶的帮凶。如走狗,狗腿子,狗仗人势等词。然而在西方,狗是人类的保护者和忠实的朋友。在英语中,当dog指人时,意思相当于fellow,没有贬义,还带褒义。如“You lucky dog!”(你这个家伙真幸运) ,“Every dog has its day.”是指人人都有得意之时。再比如,在中国文化里,猴是一种吉祥的动物, “猴”与“侯”同音,侯是中国古代的贵族官爵之一,如“封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已成为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特别是孩子们喜爱的英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猴子体形轻巧,活泼好动,逗人喜爱,常用来比喻孩童天真活泼淘气可爱;在西方文化里,猴子被看做是聪明而喜欢恶作剧的动物,喻指讨厌的、贪玩的或喜欢恶作剧的小孩,许多与monkey搭配的词语多带有一定的贬义,如monkeyshines(恶作剧或胡闹)。
四、关于中英姓名的文化内涵探索
(一)姓和名的先后次序
我们知道汉语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英语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后”。如在“李刚”这个名字中,“李”是姓,“刚”是名;英文名字“Jenny Brown”中,“Jenny”是名字,“Brown”是姓。姓名先后排序不同反映出“重姓轻名”和“重名轻姓”的汉英不同民族心理。中国封建宗法观念主张的是宗族至上,姓代表的是一个宗族,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群体,它是所有成员的共同符号;名是每个成员自己的个性符号。因此,受传统文化影响,汉语人名“姓”在先而“名”在后。而西方人强调个性,提倡个人奋斗,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所以把表示个性观念的名放在前面,把代表共性观念的性置于其后,“重姓轻名”和“重名轻姓”的观念,是汉英人名文化最明显、最重要的差异。
(二)姓名的文化寓意
人名一般反映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托或抱负,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时尚和价值观念。男性名字通常体现阳刚威武之气,如常用“军、强、宏、志”等字;女性名字蕴含秀美、温柔、靓丽之意,常用“丽、燕、娟、秀”等字。英语中的人名也同样如此,西方人大多数信仰基督教,深受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名都取自基督教教义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常用男、女名:
英文名中文译名名字含义
Jack 杰克刚强
John 约翰神的恩典
Mark马克战神之子
Alice爱丽斯美丽
Helen海伦光明的使者
(三)命名原则和方式
中国人取名的基本原则是:形美、音美和义美三大原则。即字形匀称,便于书写;发音清晰,易于上口;内涵丰富,寓意高雅。命名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以出生季节、天气,动物禽鸟、植物名命名;还有以生辰八字等命名。
五、关于称呼语的文化内涵探索
汉语中的亲属关系讲辈分,而且同胞兄弟姐妹长幼有序,而英语的brother可表示汉语的“哥哥”和“弟弟”,sister可以表示“姐姐”和“妹妹”;汉语中称呼语的性别特征明显,男女分明;而英语中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只使用一个词。如cousin可表示汉语中“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哥”、“堂姐”、“堂弟”、“堂妹”八个称呼语。另外,汉语中的亲属关系讲究内亲和外亲,而英语中合二为一了。如教学反思: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恰当得体的运用语言,促进初中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包惠南 包昂.2003.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北京:外文出版社.
李延林 潘利峰 郭勇.2003.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200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娄卫霞,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