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幽默是课堂教学的艺术语言,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载体,引导学生对“笑”的对象进行关注,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适时适度地运用幽默,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教育的奇迹。总之,幽默是语文教学的催化剂,也是整个教学甚至是人生幸福的催化剂。
[关键词]幽默语言;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在我们的高中实际教学中,学生似乎冷漠了语文。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往往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而台下学生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一堂课下来,学生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重视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结果事倍功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规范性、还要讲求艺术性。幽默是课堂教学的艺术语言,它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载体,引导学生对“笑”的对象进行关注,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适时适度地运用幽默,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教育的奇迹。总之,幽默是语文教学的催化剂,也是整个教学甚至是人生幸福的催化剂。幽默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如下的作用:
一、幽默是一座桥梁,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每学期一开始领导总要强调老师必须备好第一堂课、第一周课,也就是说开头至关重要。头开得好,等于成功了一半,往下去的课就不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一位语文教师第一次和学生见面,他自我介绍道:“我是这个学校里最‘忧瘦’的语文老师。”学生们以为老师发音不准,马上纠正:“老师,是‘优秀’吧?”老师补充说:“是‘忧瘦’,因为我很瘦,担忧自己会再瘦下去。”学生至此恍然大悟,笑起来了。这样的幽默缩短师生之间距离,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达到润物细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幽默是教学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幽默的语言运用在课堂上,就像投进学生脑海里的石子,能激起兴奋的浪花,创设风趣情境,驱除学习疲劳,引起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增强教学效果。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二文时,为了让学生对苏轼的豁达和英雄本色有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特别引出了苏轼的幽默故事:元丰年间的乌台诗案中,苏轼因被人告发其诗中有诽谤朝廷之意而获罪,关押于御史台牢狱中等候裁决。入狱之前,苏轼与长子苏迈约定,如无异常情况,则送来的食物只需菜与肉即可,若有不测,则以鱼代替二物。苏迈自然遵命。一个多月后,苏迈因故外出,便委托一位亲戚代为送食,慌乱之间,却忘了告诉亲戚他和苏轼的约定。巧的是,这位亲戚刚好得到别人送与的鱼,于是将之煮熟,送至牢中与苏轼品尝。苏轼一见送来的是鱼,着实大惊失色,以为杀身之祸将至,遂作二诗,以道心境。诗其实是凄凉无奈的,不过中间一句却让人忍俊不禁:「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这苏轼对自己彼时情境的叙述真是生动有趣得很。我们都知道,幽别人的默易,幽自己的默难;乐时幽默易,苦时幽默难。苏轼他却做到了。这样精巧风趣的幽默,将语言点化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走进苏轼了解苏轼的欲望。
三、幽默是一把金钥匙,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重“灌”轻“启”,因而造成学生思维僵化、肤浅。看事物,只信“自古华山一条路”,不晓“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常常陷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缺乏思维的灵活性。或者想问题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幽默语言不仅可以将事物穷形尽相,而且能够入木三分,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有人讲“归谬法”这一论证方法时匠心独运,他讲了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加拿大人朗宁从小在中国长大,他参加竞选州长时,对手攻击他,说:“听说你是吃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那你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回答说:“不错,我是吃中国奶妈的奶长大。不过,有确凿证据证明,你是吃牛奶长大的,可见你的身上有牛的血统。”学生们听了哄堂大笑。这位老师趁此要求学生弄清朗宁是怎样反驳对方的。学生们齐声说:“由此及彼,以表入里。”这样学生就轻松、牢固地掌握了“归谬法”的论证特点。教师巧用幽默语言,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幽默是一块磁铁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突发事件是最令教师特别是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头痛的事。它打乱课堂秩序,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师情绪。然而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凭着深厚的知识底蕴,高超的语言技巧,灵活处理,巧妙引导,化消极为积极,其做法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一个夏日,有位教师正在上课,突然窗口飞进几只蝴蝶。那几只色彩斑斓的蝶儿在教室里翩翩起舞,久久不去,学生为之哗然。这时教师突然机智发问:“你们谁知道蝶儿为什么不愿意离去?”学生默然。教师自答:“因为蝶恋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蝶儿才如此依恋你们。”一语拈来,学生恍然醒悟,急忙将注意力收回,集中到学习上。教师的幽默语言驱除了蝶儿对学生的诱惑,也集中了学生注意力。
培根说:“善言者必善幽默。”这就是说善于表达的教师总是具有幽默天赋的。 幽默能激起学生的愉悦感,使之轻松、愉快、爽心地进入学习状态。幽默的这一美感特点主要是通过令人发笑的语言调遣而产生的。幽默之所以能够令人发笑,是因为幽默含有喜剧美的因素,再现了美感的愉悦性特征。当代杂文作家徐懋庸精辟的指出:“非但可笑,并且令人深思,这是一种上品的幽默。”幽默的教学使学生所产生的愉悦情绪能显著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性,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教学幽默是爱心和智慧的完善结合。一堂生动幽默富于磁力的好课,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充分准备,甚而需要教师花一辈子的心血。语文教师只有自觉地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有目的地研讨艺术化的教学方法,研讨教学幽默的理论与做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磁力效应,让幽默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催化剂。
作者简介:杨晓利,女,学士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十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