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步教学法。本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以本框核心问题即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立意,构建教学目标、案例导入、问题探究、思维点拨、知识建构、三维评价、资源开发等七步教学流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生活、参与生活、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实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教学设计;步教学法;教学艺术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与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乐于积极劳动和奉献,能将砥砺自我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三种途径紧密结合实现人生价值
课时:1课时
教具:常规、多媒体
二、案例导入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1、 展示教学目标。
2、展示本课案例:
材料一:中国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播放视频、学案中的文字材料);
材料二:年轻的才女——王卯卯(学案中文字材料)
学生活动:
1、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
2、观看视频,课前阅读学案,思考材料后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通过展示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导入学习内容。
三、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1:你认为李灵和王卯卯各自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她们各自主要用什么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问题探究2:你如何对二人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愿意选择谁的人生道路?为什么?
问题探究3:你认为她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有共同之处吗?
问题探究4: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你还有哪些名人事迹或身边的事例能和大家分享?请谈谈你所列举的事例最打动你的地方。
问题探究5:作为中学生的你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思维点拨
教师活动:
问题探究1:(略)
思维点拨:中国最美的女校长——李灵,她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了价值。年轻的才女——王卯卯,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和对所学专业的钻研热爱,提高个人的全面素质,实现了人生价值。
学生活动:思考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价值观的描述能够复习回顾以往所学关于价值观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概括两种价值观的特点。从而熟悉课本中两大知识点。
教师活动:
问题探究2:(略)
问题探究3:(略)
思维点拨:虽然李灵与王卯卯实现价值的道路是有所不同的,但我们能看到她们最终都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同时人也应当追求自身的个性发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两种类型的价值观,让学生开始思考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学生通过对比,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两种方式:劳动奉献和砥砺自我。通过学生的评价能够明确学生自身对实现人生价值途径的看法,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向学生指明,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价值,最终都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知识点。
一、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教师活动: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点明具体条件)
2、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强调实现人生价值要为社会做贡献,但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要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师活动:
问题探究4:(略)
思维点拨:一个人要实现人生价值,必然要通过三种方式,即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结合课本进行分析)。这三种方式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学生活动: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分享交流,加深对实现价值的三种途径的理解。
二、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教师活动:
1、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明确劳动的重要性)
2、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向学生指明个人主义的错误)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教师活动:(指明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1、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拚搏、自强不息。
2、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师活动:
问题探究5:(略)
思维点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成为有价值的人生,其实目标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小结
(重申本课主旨,提出希望)
学生活动:学生谈体会及自身的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个人的体会和计划,使每位学生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升华,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封雪,珠海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