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差,现代工业相对落后,这造成了该区域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相对较低,学生的发展前途堪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山区中职学校学生的流失现象严重,山区中职学校的革新理念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分析对山区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山区中职学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山区;中职学校;学生;发展;问题;对策
一、 山区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的现状
(一)就业机会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职学生的发展往往是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在东南沿海等发达省份和城市中职学生的发展机会会更多,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他们联系周边地区的工厂或企业进行实习,他们在实习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很多周边地区的工厂或企业也会到中职院校中招聘对口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周边地区的企业或工厂中直接就业。而在边远落后的山区,由于经济的不发达,中职学生的发展机会就相对较少,一方面,本地几乎没有适合的企业提供给学生实习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不便、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山区学校中职学生素质较差等一些原因,很多发达城市的优秀企业不愿招收山区中职学生去实习或者就业,即使有一些企业接收山区中职生,但实际工作也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对口,还有一些山区中职学校为了减少费用不去实地考察学生的实习单位,只通过电话联系,没有了解厂里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出去实习的时候遇到非常多的问题,比如一些工厂企业找各种理由克扣学生的工资、工作内容与洽谈不一致、学生生活条件太差、工作强度太大不适合学生、对贫困生也要先扣一个月的工资导致学生挨饿等等。因此,虽然大部分中职生被转移到那些对劳动力需求大的经济发达地区,但是就业总体水平非常低。
(二)受教育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差,许多中职学校校舍简单、设备落后、师资不高,无法推广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像是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而在欠发达的山区却只能是纸上谈兵。如在上海、青岛、北京等地区的中职学校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学校能保证每一位学生有一台电脑,而在那些欠发达山区中基本上实现不了,只能是争取每10人一台电脑。最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在那些欠发达山区中的许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也受到了冲击,企业迫不得已采取裁员的措施,企业内部职工纷纷被裁,企业也无力吸收那些新的中职学生就业,因此中职学生的就业市场陷入疲软状态。
(三)欠发达地区中职院校招生难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开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支助,从2006年给30%的学生享受1000元/年,到2007年给95%的农村籍学生提供1500元/年的助学金,但在欠发达的山区中职学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学生的素质也较低。一方面,中职招生实行的是免试注册入学制度,现在的中职生大多经各级高中层层筛选后,剩余的才进入职校,被认为是普通高中选剩的“差生”,觉得选择了中职院校就是选择了混日子,这种观点使得中职院校的招生较难。另一方面,除了观念因素之外,在欠发达的山区中,由于中职学校自身教学模式的滞后、教学设备的不足,使得山区中的中职教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觉得在中职院校学习了几年后什么都没学到,更加不愿选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二、促进山区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劳务基地建设
在欠发达的山区加强劳务基地建设,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劳务信息,扩大输出规模,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实施有效的管理,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增进经济合作,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促使派遣劳务型向承包实体型转变、员工由轮换工向承包工转换、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建议:(1)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在输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省(市)建立承包公司,同时政府在该地区设立办事处。由政府委派人员直接管理,完善党、团、工会组织,发挥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2)创劳务品牌,树务工形象。要求员工守法规、思想道德高尚、艰苦奋斗重团结、专业技能有特色、人员输出具规模、全国建立信息网。(3)实行以劳务养劳务,改善政府管理机构的资金问题。与用工方磋商,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4)解决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企业或公司为务工人员办理综合保险(养老、工伤、医疗)。
(二)中职院校合理协调中职教育与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把握住国家“十一五”期间经济宏观调整的机会,整合教育资源,做好成人教育,办好劳动力转移工作,是开发劳动力资源、解决城乡就业之间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的有效途径;是带领农民致富达到小康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伍秀珍,欠发达地区中职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与对策,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杨秋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等职业教育,2005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农村中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一农村中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5
作者简介:王培君,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