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吸取自身和同仁们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四个优化语文教学设计的方式:教学设计要保持清晰易于学生掌握;教学设计要充满趣味利于学生接受;教学设计要洋溢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致;教学设计注意营造和谐方便师生互动。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点可参考的信息。
[关键词]语文;高中;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让广大学生和家长、甚至是语文老师自己也产生了一种错觉:语文课听不听也无所谓,对学生的语文成绩高低影响并不大。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效果不好,与教学设计不够科学、不够良好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只要他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比较好。所以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不景气”现象,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设计这个环节,努力优化教学设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优化”?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四个方面:保持清晰易于学生掌握、充满趣味利于学生接受、洋溢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致、营造和谐方便师生互动。
首先,教学设计要保持清晰易于学生掌握。
一节课的清晰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教师自己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有一个最清晰把握;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清楚知道这节课要了解什么、懂得什么,必须学到多少、要掌握多少。师生如果能共同创造一个透明度高、清晰度高,而不是模模糊糊的课堂教与学,那么其教学效果必然不会差。例如:《劝学》,如果要求学生掌握:1、总结归纳“绝”、“假”、“望”、“于”、“而”、“焉”等多义词的义项;2、学习比喻论证的手法。3、理解、体会课文所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4、熟悉并背诵课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那么就要在备课时把教学目标清楚地在课件里写出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做到“安民告示”,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课文。然后通过对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的介要介绍,了解作者的主要思想观点,接着通过对字词句的分析和理解,掌握了必须积累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同时,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比较清晰了理解,在讲授的过程中,用“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学不可以已”为中心,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个基本点来概括文章,使得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都显得十分清晰。这就是比较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课堂教学设计,既利于教师的讲授又易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
其次,教学设计要充满趣味利于学生接受。
在信息传递快速的二十一世纪,生活节奏加快,科学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让人目不暇接。而语文教材中,又“古董”味较浓,学生们远离那些时代和作者,因此语文教材对喜欢新鲜和变化的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鉴于这些情况,语文课要上得饶有兴趣就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教师自己有广阔涉猎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
例如:《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名篇。许多同学告诉笔者早就熟悉阿Q这个人,还常常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受挫时的自己和朋友。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还是用常规方法,进行人物形象分析,领悟文章主旨……学生必然觉得枯燥乏味。笔者在准备这个课堂设计时,一改常规教法,教学设计从上课的形式上作出改变,力求生出“趣味”,笔者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方式来理解深化教材内容,完成教学计划。阿Q是男人,但学生有一半以上是女生,所以笔者建议全班分六个组,其中三组由女生出演阿Q,另三组由男生出演,集体创作,允许充分发挥合理想象,适当增添情节和人物语言突出中心。然后全班同学评议:谁演得好,哪些地方演得好,为什么……结果这节课妙趣横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的手法也得到落实。
教师也可以从教材内容上找出“趣味”,在教《宝玉挨打》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挨过父母或其他长辈的打,为什么挨打,打的轻重程度,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其他家人的反应是怎样的……同学们说了很多:在小学时不小心把同学鼻子打出血了,被爸爸打;在网吧沉迷游戏,被妈妈找到了挨打;读幼儿园时练琴不认真乱按,被老师打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经历,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然后笔者就导入新课,看看《红楼梦》里的“小太阳”宝玉挨打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挨打的呢?他的爸爸妈妈和奶奶还有其他长辈是怎样的反应呢?他的同龄伙伴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开动脑筋,就能找出文章的亮点,课就有趣多了,缩小了时空,理解课文就不难了。
从上课的对象上下功夫,尽量找出“趣味”,让学生做一次老师,各组请两个同学上讲台讲课:一个主讲,一个补充。看那个组讲得好、教得好。学生听自己同学上课,也特别有劲,个个都很专心,因为学生在课前预先精心准备了教案,重点部分同学们都能讲到,对字、词、句、篇的分析也比较中肯,各组的内容还可以互补有无。一节《月饼消费要讲文明》的课用这种方式上,学生的体会深刻牢固,“月饼”本来就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对月饼的礼品化、高档化也有自己的看法,通过自己讲课,对时评的写作了更深的理解,到自己动手写类似的文章时就可以借鉴和利用这种论证的逻辑思路,一举多得,这种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教学设计要洋溢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致
教学设计洋溢热情是指教学的气氛要活跃,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授、答疑,学生欢快愉悦地倾听,热烈讨论,情绪激昂,人人参与动脑动口。例:对《项链》里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分析和对结局的补写。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个同学都试图说服跟自己不同意见的另一方。其实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多角度深入地思考问题。语文很多时候都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那么这个说法或者答案就能合理地存在。作文评讲也可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设计好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争论,加强学生理解写作上一些抽象性理论性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做到热烈、活跃,就能使学生大脑兴奋,心情愉快、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当然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深思熟虑,分析概括,提高学生的思维的质量。不然就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后忘得干干净净。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课堂听课的有意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设计45分钟的课堂教学,做到动与静结合,张与弛相兼,从而始终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构成课堂教学的优美乐奏。
最后,教学设计注意和谐的氛围方便师生互动
教学的和谐指教学的节奏和课堂气氛和谐。教师在讲授时必须要给学生感知教材留下思考、联想的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消化、吸收讲授内容,再悦耳动听、再流畅优美的讲授也要留给学生细细品味的空隙。听课不是简单地“接受”,需要有个“悟”的过程。间歇不是思索的中止,而是思索的开始和深化。如果只像“雷鸣电闪”一掠而过,其结果必定是“云里雾里”。当然也不能太慢,太慢则不仅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且使学生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遗忘速度呈一条曲线,距学习完毕时间越近,记忆的效果越好,反之则差。教师可引用竞争机制,比赛谁背得好默得快。只要节奏掌握得好,古文当场可以做到背出的,这样帮助学生减少背默的苦恼情绪,又减轻了作业量。所以说教师必须快慢得宜,疾缓有致,疏密有间。凡重要的问题,难懂的知识可以重复,速度放慢。慢是为了保证质量。课堂节奏的和谐也是美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邓彤、取舍:语文教学设计的基点.中学语文教学,2007(1)
[2]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张允(1979—),广东罗定人,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