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历史电影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参考澳大利亚的《历史教学指导纲要》强调了两点:第一、促进历史教学的生动化,比起历史教科书,历史题材的电影可以更有效、更生动、有趣的讲述历史故事。第二、通过历史电影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关键字]历史电影;历史教科书;问题与分析
引子:上课的铃声响了,追随着她的背影,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便嚷嚷着:老师不是给我们放电影吗?这是历史课,为什么学生要求放电影呢?原来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她在不断的尝试着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更为直观快乐的学习历史知识。在与她的交流中,我也谈到了自己的几点尝试和收获。
一、历史电影教学中的价值
在课程改革开展下,我从新版《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到除了历史教科书,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以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作为一种不断趋于大众化的教学资源,历史电影越来越多出现在课堂中,对增强历史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显著作用。
关于历史电影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参考澳大利亚的《历史教学指导纲要》强调了两点:第一、促进历史教学的生动化,比起历史教科书,历史题材的电影可以更有效、更生动、有趣的讲述历史故事。第二、通过历史电影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最好的教学效果是在理性文字里如何调动孩子的情感,而电影的动画效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我用一部历史记录片和相关教科书的历史内容来陈述我的实践和体会。
二、教科书和电影类型的契合
(一)研读教材,先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画面的方式播放。
走进抗战时期,讲到南京大屠杀,仅靠教材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只是头脑的认知,很难真切体验到当时的残酷和现实。生活在和平年代中国新生代,远离那段历史,怎样才能让他们更为直观的体验这段惨痛的历史事件?我找来大量与南京事件有关的资料和影响作品,自己先来做前期的制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中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字资料:“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暂时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三十多万人被害。” 讲这段历史,结合课本内容我就想怎样让学生更为直观的聆听、观看、体验,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热情?我有幸浏览到一则消息:1997年,一个名叫张纯如的女记者,在美国出版一本名为《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书,这是首部面向西方国家,完整记录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英文书籍,书中有大量她亲自前往南京接受采访受害者极其家属的口述记录,用最有力的事实揭示日本政府至今仍在否认的南京大屠杀罪行。该书出版后,有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西方引起巨大轰动,连续47周名列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而这位勇敢的女战士,却因长期接触第一手惨痛史料,不堪抑郁症困扰,在2004年11月9日美国加州自杀身亡,年仅36岁。2008年,为了纪念这位女作家,记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于2008年面世,我决定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循着教科书的内容,找到了影象资料,用自己的方式摆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思考。
(二)依据真实程度,认识电影类型,便于更好教学。
不同类型历史电影,使用方法和策略是不同的。记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描述了十一年前张纯如深入南京采访,创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艰辛历程。它属于同时代的记录片,也就是在观察式记录片的基础上,制作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解释。学生在观看这类影片时,可能会受到制片人历史认识和价值观判断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有义务指导学生学会分析。
给学生列出相关电影类型:观察式记录片、同时代胶片记录片、事件后记录片,重构历史剧、历史剧情片等。可让学生自己来分类型,学生分类很简单:历史剧、纪录片、历史资料片、音乐剧、话剧等。和学生交流后,选择更为科学的电影类型,并且针对具体有关历史电影做出准确判断,这需要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展示整个电影,要用两个课时,我让学生在沉默中观看,在观看过程中,有情绪或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写下来,而不需要和旁边的学生交流。在设计之初,可以想到学生们情绪会有波动,但很难设计出他们能够表达什么。当然,那堂课让我至今难忘,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情绪比我想象的还要激烈,他们写下了自己想说的话 :
“我恨死日本人了,我要杀了他们。
为什么我们要遭到这样的待遇?今天中国强大了,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给我一颗原子弹,我要炸了小日本。
气死我了,为什么我们的百姓不反抗,任由日军无辜残杀。 我不服,到今天,日本人仍不承认这段侵华的历史,那给他们看。……”
白纸黑字是难以表达孩子的内心震动,如何把学生们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这是观后我要做的教学任务。
三、问题和分析
我们用一个课时讨论和分析得到的启发。我给学生以下几个标准,针对南京大屠杀的知识和记录片中反映的资料做出科学有效的引导。
(一)在鉴赏电影和分析电影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明确电影中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主要的及次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情节。
第二、确认电影制作的时间背景 ,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为什么制作,制作目的是什么?
第三、思考电影制作过程中,何种因素会影响电影对历史的解释。
第四、探究电影要向观众传递什么观点,立场或态度。
第五、感悟电影中的事件、人物、故事、立场或观点是怎样理解的,哪个片断最值得你注意?这个片断是如何改变你对电影所涉及的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
这个过程能解决前面的问题,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现实感。
(二)鉴赏电影后,师生互动
看完影片,给学生时间,在以上的五个问题中寻找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和答案,写出一个书面的报告,以便课堂讨论。教师要全面地做好准备,与学生交流和碰橦。我讲述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和同学们互动,怎样读到女记者张纯如和她的故事?为什么南京大屠杀记录片会走进我们的课堂?我的目的是什么?我要给学生做个简要说明,这样才有更好交流。
生:教科书上的内容仅仅概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发生,具体是怎样发生,当时发生了什么?文字是难以记述下来的。我通过纪录片知道了这段历史,三十万人的屠杀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做为一个中国人要铭记这段历史。
师:是的,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
生:老师,透过一个女记者的视角来讲述南京大屠杀,我知道历史的真相,有些事情不一定发生在我身边才是真实的。我也可以如这位记者一样去还原历史,我佩服她的勇气。虽然我没有亲历但是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要努力学习,让国家更为强大,从此,再也不允许这样的悲剧重演。
师:我要特别申明,在张纯如对质日本驻美大使时说到:重申自己写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浩劫》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日本政府从未为南宁大屠杀做过认真道歉,二是过去几十年中,日本政府在学校教科书中掩饰、淡化和歪曲南京大屠杀。所以同学们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在学习中成长。为了曾经苦难的国家,为了强大的国家,我们要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
课堂里,我们讨论激烈,这个话题使学生难忘。在整个抗战中,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全民族的积极响应?为什么全民皆兵,众志成城?我想一部试图还原历史的记录片足以说明问题,也便于学生在学习抗战历史中,体会中国人抗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四、探究与启发
历史电影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辅助手段,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要发挥历史电影的教学价值,就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超越局限性的认识,真正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需要进一步探究、质疑的学习资源。在多年教学中,我要改进的地方很多。
1、针对现今影视资料的繁杂,在选材方面,做到精选精讲,更重要的是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重点作为取舍的标准,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2、从历史电影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结合教科书,让呆板文字还原为生动有趣画面。
3、对于历史电影,要挖掘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功能,提高学生鉴赏水平,深化对于历史电影与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要求教师提高认知水平,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4、不断关注历史学科最前沿发展方向,也关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把有时代感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
历史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开辟新天地。
作者简介:向玲(1972—)女 ,汉,四川金堂人,1995年毕业于兵团师范学校历史专业,中学一级教师,现供职于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从事历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