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6期 ID: 153342

[ 倪文华 文选 ]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 倪文华

  [摘要]针对职教学生现状,提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和学生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真爱,赏识学生;并把进步作为衡量学生成长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职教学生现状;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策略
  
  温家宝总理说:“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和目标。“高技能”和“高素质”是职业技能人才起飞的双翼,而要获得高技能必须先有高素质。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一直处于“弱势教育”、“边缘教育”地位,只有一些分数比较低的学生,才无奈地选择了职业学校。而这些学生总体素质较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成功转化他们,让这些职教学生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实属不易,下面就来谈谈职教学生现状及对策,班主任工作中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一、职教学生现状分析
  (一)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和干扰
  问题学生总是来自问题家庭和家长,各种问题导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学生到了职高以后,少了学习压力,又缺乏一定的素养,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他们本身就处于半成熟而又想独立的一个比较逆反的年龄段,而现在的社会本身就很复杂,很浮躁,所以使得这些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于是很多问题顿现,例如通宵网吧,抽烟,早恋,打架,赌博,甚至于敲诈勒索。
  (二)学习能力差,没什么学习兴趣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职高是他们无奈的选择。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很多学生对职高抱有成见,还有的认为职校毕业出来也是没有出息的,于是便在学校得过且过混日子。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上课注意力分散,上课睡觉,看闲书,作业经常拖拉或拒做,要不就是抄抄应付一下就好了。有的甚至旷课,逃学。 态度好一点的学生则没什么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很差。
  (三)自卑,对自己没足够的信心
  在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看得更多的还是分数。于是这些成绩不怎么样的学生得到的是老师的责备和爸妈的失望,于是这些还没真正长大的孩子,在缺乏正确自我评价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把自己也当成了不好的孩子,于是有的很自卑,有的自暴自弃,大多数职校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只有缺点,没有优点。
  那么作为职高学生的班主任,面对这样层次的学生,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来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呢,怎样来成功地转化他们,把他们教育成新时代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呢?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觉得在传统的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揉进柔性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管理方法。
  二、刚柔并济,管理职教学生的策略
  (一)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规章制度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来制定班规和奖惩措施
  但在制定班规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由学生一起来制定。特别征求几个平时表现不太令人满意的学生的意见,而且这些由学生为主体制定的班规一定要切实可行。也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定这些规则。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明白道理是非是最重要的。这样,在让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在让学生明白道理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有利于学生自发地去遵守它们。这样的看似刚性的规章制度就不是那么机械和难以让人接受了。相信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行为习惯也会慢慢改善,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二)爱你的学生,并让爱充满整个教育管理的过程
  我们要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要蹲下身来,学会倾听,这样你才可以搭准脉搏,对症下药。“以学生为本”,这是柔性教育最根本的东西。沟通是柔性教育的精髓,也是爱的基础。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我们要学会宽容,但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职教的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细心。一定要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更宽松的成长空间。只有在学生的心里播下教师真爱的种子,在比较刚性的条条框框下,学生也会来接受你,接纳你的建议,要求及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
  (三)赏识你的学生,让职教学生体验成功
  陶行知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肯定和放手,对孩子发出的我能行的正面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我能行“的意识,我们还要用进步作为衡量学生成长的评价标准。只要学生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那么他们会不断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得这么好。慢慢地他会越来越自信。这是柔性教育中最有效的激励作用。
  刚性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班级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刚性管理亦难以深入。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刚性和柔性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每位职教学生都能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达到了目标,我们职教学生的路也会越走越宽,他们会不断走向成功,会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会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他们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柔性管理》作者 郑其绪 出版社 石油大学出版社
  [2]《软绳捆硬柴 柔性化管理的力量》作者 唐华山 出版社 广东经济
  [3]《以柔克刚 柔性管理如何应对环境变化》作者AMT研究院 彭辉 编译
  [4]《柔性管理:组织制度刚性的溶解剂》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钟乃雄
  
  作者简介:倪文华,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机电系。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  / 何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