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6期 ID: 153341

  

刍议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 夏 菲 莫鸿雁

  [摘要]构建和谐的学生人际关系,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基础上,提出构建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建设和谐校园,有赖于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这也是实现学校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对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思想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高职院校85、90后学生的到来,以及时代特色、社会因素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许多学生在面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都有着自己的“个性”。而随着我国高校班级群体被淡化,相对较固定的寝室就成了最小的群体单位,但在目前的寝室交往中,成帮结派,独来独往,包括与老师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等层出不穷,加之近些年来在高校寝室中出现的各种恶性事件给学生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因此,针对高职生人际关系出现的不良趋势,分析原因,积极探讨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浮躁,缺乏宽容,引起不和谐现象
  由于现在的高职学生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家人的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遇事心理浮躁,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总是要求别人顺着自己,一有不如意,要么自暴自弃的沉溺,要么任性的一意孤行,继而产生各种人际关系的紧张局面。特别是现在一些高职学生缺少宽容的心,待人接物也不成熟,一句无心的言语,一次无意碰撞,也能让他们大动干戈。
  (二)缺乏合作精神,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
  宿舍作为学生日常相处的集中地,由此产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本应得到大家的珍惜。但事实情况是,合作精神的缺乏,使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由于彼此价值取向不同产生的认同差异,因此而产生一些不和谐的人际关系问题;或是因为缺乏团队精神而被大家所孤立。另外,许多高职院校所招生源不像本科院校那么广泛,通常分布都是以省为中心辐射涵盖其周边城镇学生为主,加之一些地区特点所致的“老乡团结”现象严重,延伸到寝室交往中,就容易出现“分帮结派”的情况。所有这些,都使得“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温馨画面越来越少。
  (三)心理不成熟,缺乏诚信
  由于部分高职学生习惯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理解学校的苦心与学生干部在管理中作出的贡献,将学生干部传达学校与老师的管理规定、管理要求当作拍马屁,将学生向教师汇报学生思想动态以防止学生偏激行为当作是打小报告,这种不成熟的心理导致其对学生干部的不满,使学生与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不融洽。
  在社会诚信制度缺失的大环境下,现在的高职学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因为缺乏诚信,不尊重别人,容易把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作管束,对辅导员的工作也是应付了事,最终导致与老师、辅导员等人际关系不佳。所有这些他们自认为“个性”的表现却正破坏了本应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三、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一)加强宿舍管理,构建和谐宿舍
  和谐宿舍,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基础,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就是从宿舍产生、在宿舍蔓延的。为此我们要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宿舍,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现心理辅导工作在宿舍的开展
  目前的高职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必不可少。而以往我们学生心理辅导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对于处于学生管理最为松弛的宿舍阶段没有涉及。因此,通过近些年的摸索,由学生中那些人缘较好、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宿舍方面的人际调节,还是初见成效的。当然除了他们,还要有包括学校领导、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公寓辅导员、班主任,还有班级干部,公寓学生自治干部以及当事人同寝室的或关系较好的普通同学参与,由此构成更大范围的辅导群体。而事实也证明,通过这样慎密的团体疏导取代管理的方式,对引导高职学生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相当有益。
  2、建立学生宿舍的党团组织
  在班级党团组织建设的同时,通过学生宿舍党团组织的建设,不间断的强化学生组织意识,继而加强高职学生薄弱的团队精神培养,降低学生因为协作精神缺失而出现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因素,有效减少高职学生宿舍中因为价值认同不一致而造成学生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事件,最终为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提供保障。
  3、强化学生宿舍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建设
  学生宿舍不仅要有寝室长,还要有楼长层长等一系列人员构成完整的公寓管理自治组织。要充分运用心理学上的心理认同、行为强化以及从众心理等方法,通过公寓辅导员的指导,自治管理成员的共同带动、示范,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减少学生因为自我管理能力差而带来互相不买账,继而产生纠纷的事情,达到不断改善学生人际关系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说到底是高职学生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学会与人相处。从目前来看,部分学生心理不成熟、就业求学以及经济压力大,都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为此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结合朋辈辅导员进宿舍制度,经常性的开设心理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其次,引导学生正确缓解心理压力,使学生在集体活动的开展中没有时间独处,减少学生钻牛角尖的心理问题。最后,要经常性的开展学生心理测试,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趋势,并对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检验,以提高后续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这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
  针对学生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问题的思想观念,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改正,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三点:一是学会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学会宽容,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胸怀,不为小利而动怒,遇事三思;三是做到言而有信,取信于他人。在实践中,发现有同学通过选修“国学”课程的学习,了解《孔子》,《论语》中的处世之道,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大有裨益。但为了更早更好地发挥作用,我认为在新生进校后除了首先开展常规的军训教育,同期应该开展“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学会融入集体生活”之类的主题班会活动,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老师在介入同学之间的人际调节时,同样不能再以自上而下的姿态,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更多的是以朋友的姿态为其提供一种正确的观念和方法,这既符合他们的心理,也极易收到效果,反之只会令学生生厌,让矛盾扩大。
  (四)开展人际交往技艺能力训练
  有好的心理,不会正确表达想法,同样容易引起他人误会。针对现在高职学生上网时间长,不愿与人交往而出现的各类交际技巧缺乏的问题,开展学生人际交往技巧能力训练,重点是在学生中开展《有效沟通》的课程,使学生学会主动沟通,有效沟通,既疏导了学生心理,又实现了沟通技巧的合理运用,从而使学生中多些朋友,少一些口角,成功构建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朱兰.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J].校园心理,2009.12
  [2]陈友放.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要诀[J].交通职业教育.2008.2
  [3]祝国群.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与实践[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2
  [4]姚水生.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7
  [5]冯光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4
  [6]程艳林.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2
  [7]李浩泉.探究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J].社会心理科学,2005.3
  [8]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213.
  
  作者简介:夏菲,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刍议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  / 何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