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中职生的现状和传统德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新的德育教学观,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机制三方面介绍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改革
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看到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那些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处于弱势群体的中职生,他们是带着各种问题走进中职校园的。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文化基础薄弱。第二、厌恶学习或不知该如何学习。第三、心理脆弱、缺乏自信。第四、理想缺失,思想道德混乱。面对这些问题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德育课的内容陈旧、简单,并且过于理论化、缺乏应用性、形式上只是教师简单重复知识点、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等。这些不但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也增加了教师“教”的畏难情绪,严重影响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树立新的德育教学观,改革德育课教学,使其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实际需要,并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具体化
我们首先要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在紧贴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前提下,我们还要跳出教材,结合国内外的时事,以及校园内学生身边发生的的事例,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紧贴学生,紧贴职业,紧贴生活,紧贴社会。只有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具体化,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能和学生形成共鸣,从而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讲内外因辩证关系时引入刘翔的事例,通过事例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刘翔成功的原因,从而明确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必要条件。在讲职业道德时引入感动中国人物——华益慰,通过华益慰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作为医生的基本职业道德是什么。
二、大力推行6.1.1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中等职教的德育课教学往往侧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 “学”,而实际上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只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出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职业学校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6.1.1教学模式。
所谓“6”即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一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是出示目标,明确任务;三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四是明确分工,交流讨论;五是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六是反馈检测,总结拓展。所谓“1.1”即一份学案,一份教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构建自主、协作、探究、展示、开放、和谐型课堂空间。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的奥秘。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质疑,鼓励争论,努力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中逐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也带来教师教学热情的高涨,从而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除了要改进教学方法外,我们德育课也不能局限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课本”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幻灯片、音频、视频等辅助德育课教学。把枯燥的德育内容形象化,使德育课活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学生感官加以刺激,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易于学生接受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避免简单地概念灌输,从而增强德育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机制多样化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存在着一个弊端,教师上课讲知识点,学生划知识点,记知识点,考试考知识点。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单一的通过考试评定学生成绩变为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成绩评定模式。通过德育课的教学让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共同提高,达到德育课教学的真正目的。
当然,我们还只是在摸索,远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我们相信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还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颜新跃:德育课教学改革浅探.职教论坛,2003(6).
[2]邢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1(9).
[3]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4]余文森.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教育研究,2001(5)
作者简介:郭永梅(1978—),女,籍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学历:大学本科毕业院校: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