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水牯”,真是吓你一跳,在牛家族里,我们虽然在体积上比“雪域之舟”之称的牦牛小,也没有牦牛那么适应高寒生态条件,但是,我们的水力大,游泳的本领强。比起黄牛来,我们的角长,力气大。人们都说我们属“牛科”的性情温和、驯顺、善良,具有极强的耐力和吃苦精神,这样的评价有道理,可是一旦打斗起来,我们那牴角之势,实在令人惊魂。
要说我们是勇士,曾为清宫御藏的《斗牛图》,就是最好的见证。就连乾隆也曾在此图上题跋:“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可是,正是因为北宋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使得我们的英雄架势被误解了上千年。
这误解要怪两个人:一是怪小牧童见识短浅;一是怪北宋名将马正惠轻信他言。
那一回,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神态生动,连尾巴上的毛都给一根根画出来了。众人看了都叫好,惟独有个牧童不以为然,戴嵩很奇怪,就问牧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牧童就笑着说,蛮牛打架的时候,一用力,尾巴是紧紧夹在屁股下面,是看不见的。素不知我们也有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有恙的时候,本来不愿意去争斗,无奈之下,怎么不将尾巴夹起来呢!哪知马将军却轻信了牧童的话,连连颔首以为牧童说得有道理。其实,我们更多时候“斗牛”,都与戴嵩《斗牛图》相仿,翘起尾巴,那就好像是军中“扬旗”一般,是显军威、鼓士气的表现。你们人类不也如此,情绪好精神抖擞;情绪不好就垂头丧气。牧童,一个乡野小子,凭借偶然之见,或者他放牧的牛就是这种喜欢夹着尾巴的熊样。因此,用自己浅陋的目光纠正了一个不该纠正的“斗牛”样式。亏得马将军还是个善骑、识马的,难道这点常识也不懂,轻信别人的话语,人云亦云!
再说,戴嵩为我们所画的《斗牛图》,画家不仅观察生活仔细到位,十分准确,而且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来说,也是值得肯定的。试想如果画上一对不是“翘”起尾巴的牛,而是“夹”着尾巴的牛,那不成丑陋、丧家之物了。所以,戴嵩不愧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被他演绎得栩栩如生。在这里我代表水牯家族向丹青高手——戴嵩鞠上一躬!
说到此,也还是要感谢那位马先生,他虽然轻信了牧童的话,弄巧成拙,但终究没有毁了那幅《斗牛图》。因为他的收藏,才能够在今天挥去蒙尘,正本清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