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552

  

新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 刘 立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是教学流程的重要环节。作业的完成质量不但显示出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还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传统的 “千篇一律”式的作业显然不适合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对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都作了较为新颖的阐释和规定。但是,对于占据学生学习活动近三分之一时间量的作业活动却没有说明。那么,我们如何在学生作业领域落实新课标精神,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语文作业体系呢?
  一、 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张扬个性
  教完《晏子使楚》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表情朗读和情景表演;学习《燕子》一文后,我指导学生画燕子;学习《鲸》后,我要求学生画鲸捕食或睡觉时的样子;学习《风筝》一文后,我叮嘱学生回家和小伙伴一道做风筝、放风筝;学习《找春天》后,我指挥学生学唱《春天在哪里》……
  暑假时,我布置学生的作业是看电视,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以下家庭作业:
  1. 讲故事。
  2. 把自己喜欢的节目挑选出来,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记在日记本上。
  3. 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编辑心得体会,办一份手抄报。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讲、唱、跳、演等)将自己喜欢的节目展示给大家看。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题做)
  我这样布置作业,目的是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都有好强的心理,许多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作为教师我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就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起点上去争一争,获得最优的发展。
  二、 联系社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口语交际“我们周围的环境”,先布置学生回家调查周围环境被破坏的现象,访问环境保护的人员,在班上交流,再布置学生为保护环境献计出力。学生跃跃欲试,各显其能,有给镇长写信的,有给全校师生写倡议书的,有办手抄报表扬保护环境的人和事的……
  鼓励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是增加阅历、开阔视野的好途径。去年寒假,我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春节、婚庆、新居落成、乔迁之喜等方面的对联。学生十分乐意,收集了许多佳联:“红梅吐艳放异彩,白雪迎春映妆台。” “人生道路几何曲线,幸福家庭小数循环。”“铺张宴客奢宜戒,简朴迎亲实可风。”……有的办成手抄报,有的制作成卡片,有的还能够讲出对联隐含的故事。这样,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为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生命。让学生独立地去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并与他们生活相贴近的作业,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与爸爸妈妈合作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此这样就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 横向联系,综合运用,全面发展
  家庭作业既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又要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收获。如给毕业班的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可以依据“依依惜别”这一主题设计:
  1. 围绕主题,梳理积累。(1) 说到分别,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把它们写下来。(2) 你能够记起多少关于离别、关于思念的古诗词?写出诗题及作者。(3) 请写出每首诗中你认为最打动人心的诗句。
  2. 温情回忆,共叙往事。和好朋友共同回忆在一起时快乐、苦恼、尴尬、有趣、难忘……的往事,写写你觉得值得留在记忆中的故事。
  3. 临别赠言,互勉互励。(1) 给你最要好的朋友留言:一句格言、一段警句、一句诗歌或一段心里话都可以。(2) 给你最喜欢的老师写一段心里话。(3) 给校长写一封书信,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感激之情、美好祝愿,或是对学校的建议等。
  4. 美好畅想,相约明天。以《十年之后再相聚》为题,想象那时的情景,写出自己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这个主题能够引领学生重新温习积累的词语、句子、诗篇,吊起学生回忆、交流、想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从内容看,既有写实,又有写虚;从体裁来看,既有记叙文,又有应用文。这样的作业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全面的关注。
  语文教师不仅应让学生通过作业获得相应的语文能力,还应让学生在他们最宝贵的童年时代,能过上一段丰富多彩、终身难忘的语文生活。通过布置开放性语文家庭作业,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多一点空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多一点困难去解决,多一点自由去呼吸……
  引导学生将作业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构建多元知识结构的能力和协作交往的创新型个性。
  四、 拓展延伸,发展思维,实现突破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运用家庭作业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共同愿望。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续写、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等练笔活动。
  1. 续写。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内容,对故事的发展趋向进行合理的推测。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使学生的想象向纵深发展。例如,教学《凡卡》一课后,启发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续写《信寄出后》。学习《穷人》《小摄影师》《争吵》等课文后,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的练习。
  2. 扩写。要求学生紧扣课文的某一部分,在符合原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让感情色彩更加鲜明,让文章内涵更丰富。如扩写《少年闰土》中闰土“雪地捕鸟”的部分。
  3. 改写。要求学生在全面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改写出源于课文而又不等同于课文的内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例如教学《鲸》一课后,让学生用拟人化的口吻,对课文进行改写,把抽象的说理文章变成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学习《游子吟》后,要求学生想象慈母在灯下为游子缝衣服的情景,写一篇记叙文。
  续写、扩写、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等练笔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实现了学习上的自我突破。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作业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素质在这里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建设路小学]

新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