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595

  

在对话中丰富文本

◇ 芮 芳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文本、走进生活,主动体悟人生经验与意义。
  例如在教学《三克镭》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辩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思维由单一转化为多元。
  师: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这句话讲到了两种人,你们认为做哪种人好呢?请同学们展开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听,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可以补充。现在请同学发言。
  生:我愿做第二种人,完全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我最敬佩这样的人了,不仅文中的居里夫人让我深深地敬佩,还有许多伟人同样值得我敬佩:华罗庚的优选法在应用数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全人类都获益……他们心里只有自己从事的事业,只有我们全人类,而没有想到自己。
  生:我认为做像居里夫人一样的人太傻,只想着人类,而唯独没有自己。她发现了镭,不申请专利,致使自己变得那么穷,连自己再次实验的条件都是别人提供的,这样做值得吗?我认为做第一种人好。像美国的比尔·盖茨,他不仅让人类更早地进入了计算机时代,而且自己也成了美国首富,真是两全其美,做这样的人现实。
  生:我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做比尔·盖茨式的人未尝不可,我想他们大多数还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金钱,为了名誉……再说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有多少人想到救济那些穷苦的人民呢?
  ……
  师:刚才同学们的辩论真是激动人心,不管做哪种人老师觉得都可以,这是同学们人生观的问题,但居里夫人要做的是第二种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对这两种人会有新的认识。
  课堂上展开辩论,进行对话,调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对文本进行了有效的开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赋予了课堂新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

在对话中丰富文本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