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592

[ 胡来兵 文选 ]   

“活动单导学”初探

◇ 胡来兵

  最近我们通过探索“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激发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动探究精神,很是可喜。
  所谓“活动单导学”,就是指按照“活动单”安排,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二是“活动单”,“活动单”反映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
  这里所谓的自主,就是学生思想的自主、感情的自主、创造和表达的自主。给他们自主,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就应允许学生讲他们自己的话,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要帮助他们打破对教师的迷信、对名家的迷信、对“权威”的迷信和对参考资料的迷信。
  “让学生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课堂教学是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人格完善的过程。“活动单导学”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地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天性,发挥灵性,张扬个性,把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成就生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志。实践证明,学生一旦不依赖老师时,他的内心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变得更自信。越自信,越强大,越爱学,越会学,逐渐形成良性循环,迸发出极大的潜能。
  “活动单导学”强调预设,更强调生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学生富有个性的表达的时候,我们决不会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忽略它,而是抓住机会引导,让学生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时候,教师的引导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展现学生的语言与文学素养,也最能够体现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学机智。
  为了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的弊端,有效激发学生课堂活动的热情,调动课堂气氛,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建立了学习小组,通过评选优胜小组、每周“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形式在全班形成“我学习,我快乐”“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浓厚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胆子大了,热情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他们不再是冷冰冰地、没有情感地、被动地应付学习,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为学生创造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过去机械、呆板、沉闷、单一的课堂变得活泼、灵动、丰富、多彩了。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困难。比如一开始时,学生为了争论一个问题而影响了一堂课任务的完成。我们认为,一堂课的“质”和“量”是相对的,“量”是进度,“质”是效果。进度重要,效果更重要。效果提高了,进度自然就会上去了。再有,对于学生的答案,也不能一味地求全责备,更不能用参考答案的一把尺子去衡量,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刘远说过:“语文是美的,我们的生命因语文而美丽。语文教育的天地是广阔的,我们的事业因为广阔而蓬勃。”“活动单导学”模式则为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常青初中]

“活动单导学”初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