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尝试着一种作文批改法——分组互改,沟通交流。它集教师范改、学生互改为一体,既能为教师指导作文提供依据,又能使学生通过修改促进自身作文能力的提高,此法可体现作文教学程序中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双边关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说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事先为学生评改作出示范;说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是因为学生要自己动手批改、修改,把握作文优劣的标准,吸取他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
一, 重点批改
一次作文水平总是参差不齐,但还是能按情况或标准归出几种类型。教师先把作文看一遍再改,一边批改一边归类。选择类型然后重点批改,不失为一种多快好省的办法,但典型批改必须着力。教师浏览全班作文后,选择好中差三档约占班级总数四分之一的作文重点批改,大至篇章结构、思想内容,小至文字和标点。如文章观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有积极意义,材料能否围绕中心选择,结构是否合理,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生动,标点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等。教师批改目的是给学生示范,因此要注意容易理解,以及可操作性、规范性。眉批和总批都要突出批改重点,兼顾明显的错误和缺点。
二, 分组互改
课前,学生分组,写作能力较强者任组长,一定要安排一位教师范改过其作文的同学在此组。上课后,教师先小结批改作文的优劣得失,给学生指明修改作文的原则、要求、重点和具体做法,突出评改标准。接着,小组开始批改。学生首先轮流传阅本组习作,错(别)字、病句等随手划出。全部看完后,由教师范改过其习作的同学谈此次作文体会及收获,然后其他同学围绕评改标准,依次讨论本组所批改的几篇作文,最后达成共识,由组长记下作评语,不能裁定的由教师判定。其中有价值的、典型的问题由教师记下,以后引导全班讨论。每篇习作改完后都写上优缺点,并打分,同时签上执笔者姓名。
三, 交流、分享
分组互改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对话。对话能增加学生的见识。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后,根据评语重新修改,这更是一个沟通、分享的自我提高过程,是学生对自己作文理解的深化阶段。教师则可根据学生评语了解各组讨论的深度及收获,并和学生心灵互动。教师检查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选出佳作,再作点评,然后装订成册,编辑成“同题优秀作文选”传阅,学生既提高了兴趣,又积累了素材。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