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567

[ 张曙红 文选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九条途径

◇ 张曙红

  观察就是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观察是学生认识外界事物的重要方法,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学生平时很少注意观察,老师的写作教学往往也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会学生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物、景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有多种,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下面的几个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结合课文。很多课文都写到花草树木日月风雨等,这些都是学生常见的自然景观,但由于平时观察不细致,故而难以写好,所以很有必要借教材这个范例,启发学生观察。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生动地描写景色,学了《阿里山纪行》,就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家乡的名山,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有重点地描写山上的景物,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 观察图画。近年高考、中考都出现过有图表、画面的试题,如2007年的连云港市中考题第6题就是图文相结合的探究题,这也是对观察力的一种考察,如果学生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试题中的四幅图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再做下面的两道题目就不难了。图画比文字的阅读难度更大,所以,应引起重视,多作训练。例如:漫画《爱与碍》《畸形儿》,油画《蒙娜丽莎》《父亲》,还有名人头像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让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用准确的语言描摹出来。
  三、 观察静物。一件器物、一个工艺品,或具体到一支笔、一本书,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材,把它放在讲台上集体观察,或者教师拿着在教室巡回让学生浏览,然后,展开比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又全。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观察的欲望。如景德镇瓷器经常来我县展出,我就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观察,跟厂商交谈,了解关于瓷器的知识,学生写的观察日记真实而细腻,在班级交流时大家都争着发言。
  四、 观察人物。父母、教师、同学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人,因而也是训练的材料。比如,学习《一双手》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人物身体某个部位的特征,写出班上的一个同学,但不说姓名,文章在班上读后让大家猜是谁,进而评价得失并修改完善。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的激情。所以,每周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然后抓住人物的特征写一篇日记,只要长期坚持,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 观察场面。升旗仪式、歌咏比赛、学校运动会、班会、讨论会,乃至打饭情景等都可以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端午日》一文中描写赛龙舟的场面十分热烈,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以“校运动会上”为总题,让学生写作。一个学生写了《抢拍的两个镜头》为题的习作,文中写了两个人:一个男生在1500米预决赛中因体力不支而跌倒,但是他又顽强地爬起来,艰难地坚持到终点;一女教师在为同学们呐喊助威,被太阳晒得满脸通红,衣服湿透了但她全然不知,为运动员端茶倒水,对学生充满爱意。作者将两个镜头分别叫做“坚持”与“爱心”。引导得法,自有佳作。
  六、 观察社会自然。一个市场、一家商店、一座新的建筑、一个十字路口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材,春游、郊游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机会。星期天让学生跟随父母去买菜,观察菜农,体会他们的辛劳与不易;近距离地观察父母,明白他们的付出。春暖花开,周末和学生步行到白蚬果园看桃花,背诵朱自清的《春》,学生的脸灿若桃花,写出的日记各具特色,春天的美景尽收眼底。
  七、 命题启发。命题的好处就在于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观察对象。命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单一性题目,如《严厉的老师》《 的爸爸》等。(2) 比较性题目,如《我的两个同学》《我的两家邻居》等。(3) 激情性题目,如《春雨》《第一场雪》等。(4) 假设性命题,如《假如我当了医生》《如果我是飞行员》等。(5) 启发性题目,如《微波炉的秘密》《暖瓶为什么保温》等。
  八、 命意限制。命题就是只要求一个中心意思或限定一个范围。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个农贸市场、写一个卖菜的老人、写夏天的早晨等。命意比命题灵活性更大,学生也具有更广阔的选择余地。
  九、 写观察日记。这是积累材料、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可要求学生一日一记或数日一记,分观察人物篇、观察生活篇、观察景物篇三种类型,教师要定期检查或小组、同学互相评阅,坚持下去,集腋成裘。
  总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愿每位语文老师都能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初级中学]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九条途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