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538

[ 孙华标 文选 ]   

爱心激发热情,智慧开拓源泉

◇ 孙华标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抱着“关爱每一位学生,绝不歧视后进生”的信念,科学地进行指导,用爱心激起后进生的写作热情,用慧心开拓后进生的写作源泉。
  一、 培养健康心理,鼓足写作信心
  后进生学习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素质差,对周围事物缺少热情。针对这一实际,教师先要培养后进生健康的心理。这种健康的心理培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后进生大多自卑,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都比别人差。于是,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畏难怕苦,懒惰松散,自暴自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是他们比优生更渴望老师的关爱、理解,感激老师的信任,讨厌周围人对他们的歧视。基于这种心理现象,教师应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多与后进生交往,用爱心感化他们,真正做到以心换心,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生活、对待人生。教师感情天平的倾斜应在后进生这边,而不是优生。唯有如此,才能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继而培养其写作的热情。
  二、 增强参与意识,激发写作兴趣
  后进生写作能力差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参与意识。懒是他们的普遍缺点,只有调动其参与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去写作,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针对后进生这一弱点,作文教学时,我们可先给后进生上预备课,告诉他们作文题,并给以分析、指导,甚至帮其选材,寻找范文,让他们笨鸟先飞。有了写作的路子,有些后进生还不能改变懒的坏习惯,迟迟不愿动手。这时教师要盯住他们,督促检查,抓好作前辅导,逐步培养他们参与的欲望,一旦他们上了路,便能实现“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转变。然后,教师针对后进生的实际,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有效地加以鼓励,意在增强参与意识,慢慢地就能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三、 引导欣赏佳作,积累写作素材
  后进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无话可写,不会表达。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写作素材,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此时我们教师就要领着他们去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寻找可写的材料。同时应当推荐优秀读物,引导他们阅读、欣赏佳作,以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后进生往往缺乏恒心与耐心,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并每天检查阅读情况,在检查中与之交流,引导他们表达出读后所得,激励他们倾诉内心的情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耐心地做好这些需要反反复复的工作,就一定会使后进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诉。
  四、 授以简易规律,享受成功乐趣
  后进生大多自制能力差,常常是热一阵冷一阵,若引发起热情,教师不想法加温,很快又会冷却。加温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体会到:写作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勤于习作,用心写作,便会成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是要引导他们从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以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二是引导他们发现简易的写作规律。对于后进生,为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老师要给出一些简易的模式,使他们有章可循。如写记叙文,要他们在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后,用心去写熟悉的人和事,不胡编乱造,抒写真实的感受,不作无病呻吟。提醒他们注意围绕以下思路去写: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少写或不写,当然,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 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在写作前,组织他们像演员演戏一样进行自我表演。这样,笔下的人物才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必须强调的是写熟悉的事,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他们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写作时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要素。同时要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在写作记叙文时,还要设计好开头。或进行景物描写,它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并能自然进入事情的叙述。如“已是深夜,天空一片漆黑,只剩几颗星在亮着。我孤苦无依地走在操场上,任凭冷夜的寒风吹拂着我的头发。”或进行语言或声音描写,它可起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很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如“‘咚、咚’,楼道里传来几声沉重的脚步声,我的心禁不住直跳……”或抒情议论,让读者一开始就进入感情的氛围之中。结尾可照应开头,继续设计景物描写,造成一种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也可运用简短的抒情议论,水到渠成地巧点话题,画龙点睛。
  这样就把记叙文的写作规律化了,虽然模式有点机械,然而这种模式易被后进生掌握,有助于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慢慢地便能培养起写作的欲望与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再慢慢引导他们探索灵活的变化。坚持下去后进生的写作水平便能在规律的训练中逐步提高。
  五、 提高授课艺术,激发写作热情
  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授课艺术,把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在灵活多变中,激发后进生的热情,培养后进生的写作兴趣。后进生的注意力差,情绪不稳定,要培养兴趣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口头作文引发学生兴趣,学生看稿演讲作文,或走出去,先观察后作文,或请进来,写生活中的英雄。为培养他们阅读、表达的能力,我每一堂课都举行课前三分钟的演讲,让他们在演讲中找到感觉,上课时也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回答难易适度的问题,在发言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便养成了积极发言、主动写作的好习惯。
  以上几点,都需要语文教师“想后进生所想,急后进生所急”,为了他们,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厌恶;多一份冷静,少一份冲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焕发活力,才能使写作源泉永不枯竭。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新时代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歧视后进生。我想:只要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去浇灌每一朵花朵,用爱心和胸怀去包容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走进后进生的心中,激活写作的源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建阳中学]

爱心激发热情,智慧开拓源泉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