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是中国历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是一个随时随地能吟诗作赋,创作能力极强,创作精力极为旺盛的大文学家。其诗不受成规束缚,忧国忧民同屈原,清疏简淡似渊明,任情挥洒像李白,寓意深厚如杜甫,形成“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富有理趣的“东坡体”,是宋代诗风形成最重要的奠基者、推动者,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限制,侧重表现作者的精神面貌与审美情趣,雄壮为骨,超逸为肌,或豪爽旷放,气象恢弘;或古雅峭拔,笔力刚健;或清丽回转,婉约蕴藉,含刚健于婀娜,兼豪放与婉约,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气势充沛,行若流水,旁征博引,自然清澈,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佼佼者;其画与北宋著名画家文同齐名,是“文湖州竹派”的领袖人物;其书法遒劲洒脱,别具一格,名列“唐宋四大家”之列,又独占“宋代四大家”之首。从学术成就来说,他是北宋“蜀学”之代表人物,与当时以程颐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并驾齐驱。此外,东坡还在军事学、医药学、建筑学、水利学、语言学、音乐学、禅学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表现出浓烈的兴趣和极深的造诣。他任职徐州,率城民奋斗七十余日,修建城堤,使徐州免于水灾;任职杭州,不仅兴建了苏堤,还发明经瓦筒代替竹管之法来引水,使西湖大放异彩;任职惠州,他采集中草药,合成剂丸,救死扶伤,造福一方;另有“东坡帽”“东坡酒”“东坡肉”等成为北宋年间众人追求的时尚。所以,回眸中国几千年文化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东坡一注目,赤壁便有了风情,江流便有了品格,月光便有了生命;只要东坡一转身,便会营造一片浓重的文化氛围,便会留下一道绚丽的艺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