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571

[ 赵迎春 文选 ]   

经典照亮童年,书香伴我成长

◇ 赵迎春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量有益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累文化、提高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内时间有限,课外才是学生大量阅读的大舞台。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我初步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 让学生有书读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 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兴趣”二字,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孩子感兴趣的都可以读。这本来是特别有道理的,但一旦面对孩子,这种道理有时会变得无力,因为孩子似乎除了对那些我们认为益处不大、趣味不高甚至有些无聊的东西感“兴趣”外,死活不能产生我们所期望的那种兴趣。于是我们就有必要“引导”,于是我们就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交给孩子。我们的理由是: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可能真的有自己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依赖我们的培养。于是,就有了十几年长盛不衰的“读书教育活动”。偶尔,学校老师也会推荐课外读物书目,可那绝大多数都是老师们小时候的畅销书,其中当然不乏经典,但是远离今天孩子的生活。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校》能畅销全国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心理需求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一些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稍大一些又会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因此,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描写青少年爱情心理的作品也未尝不可,比如《少年维特的烦恼》《猫狗之恋》等,阅读这些作品不是鼓励孩子们早恋,恰恰相反,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2. 课外读物要能适应孩子时尚的需求。前几年,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横扫童话世界,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郑渊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童话大王”。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个人都为自己能拥有这一套书而想方设法地去努力。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掉。
  但是,更多的时尚图书是有其充分的流行因素的,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对待这种时尚阅读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一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如果我们有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的,那么,这正是使一个普通人、一个孩子能够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的。二要积极地引导这种时尚。
  3. 引导孩子读经典名著,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成熟阅读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像《青铜葵花》《草房子》《狼王梦》《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城南旧事》等经典名著使孩子们如痴如醉。当我们看到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润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情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二、 让学生乐意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阅读意识,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情感起伏,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故事更加精彩,欲知后事,请自己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牛顿》的故事,当我讲到牛顿宴请客人吃饭,饭菜准备好了以后,客人还没来,牛顿到工作室去了。客人来了,左等右等不见牛顿出来,大家知道他的习惯,工作起来会把什么都忘记,如果打扰他他会不高兴的,大家会怎样做呢……讲到这里我戛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科学家的故事》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很浓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寻找,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师生共读,情感共鸣。师生共读好似春风化雨,能唤醒学生心中好学的天性,使学生读书的兴致悄悄萌芽。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为让学生能静下心来专心阅读,早读时间,我还会手捧心爱的书,坚持陪读。而且率先投入阅读,让自己的阅读产生“阅读磁场”,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教师的示范潜移默化,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今年寒假,我选择了《爱的教育》作为和学生共同阅读的书籍,同时采用读书笔记的形式反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书情况,从他们的笔记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这本书的喜爱。利用开学的时间,我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这本书的阅读感受,而且针对当时班里孩子的情况(重点是孩子们还没具备的好习惯)谈了自己读后的心得,慢慢地我发现文中的点点滴滴正在逐步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以后我还会经常与孩子共读,这样做不仅体验了学生阅读的甘苦,而且与学生产生了共鸣,找到了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并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带动更多的学生爱上读书。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3. 介绍读物梗概激发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赤壁之战》一文,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师可推荐《鲁宾逊漂流记》。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牵动,纷纷要求借书,在阅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零距离接触。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 让学生有空读
  小学生在六年中的阅读量是145万字,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那么只能走马观花,甚至只是形式而已,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每天要至少留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教学,注重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去进行阅读、去接受新知识。
  每天中午有一个多小时,但是学生不是被大量学业所淹没,就是无所事事,抓住这一时间段,将是非常有效的。因为饭后,人最适宜的是休息,而读课外书成为一种休闲活动,有利于学习之余的放松。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上学校图书室阅读,感受读书气氛。
  每周安排一节大阅读欣赏课,由教师组织和进行精读博览的导读。每天布置回家作业时,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占据半个小时,以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真正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 让学生坚持读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并提高阅读效益,教师要经常指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
  1. 读书笔记展览。指导并帮助学生在年级内或学校范围内展览好的读书笔记,供学生观摩、参考。
  2. “读书一得”之类的征文活动。对学校重点推荐的优秀图书,组织开展“读书一得”征文,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奖励。
  3. 读书演讲。把读书活动和演讲活动结合起来,确定主题开展演讲。
  4. 召开故事会。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知识竞赛。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可以采用抢答方式说出著作或作者,还有书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播放对话录音辨认作品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等形式,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此外,还有速读竞赛、人物评说、交流心得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提高,还能促进其整体学习水平和全面素质的发展。
  炉火的温暖,只有靠近它,你才能感受;读书的快乐,只有一卷在手,你才能体会。让我们捧起书来吧,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让我们捧起书来吧,使我们的教师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思想上的净化,知识上的充实,情感上的陶冶和灵魂上的铸就,真正实现“经典照亮童年,书香伴我成长”的教育理想。让我们在书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经典照亮童年,书香伴我成长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