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9期 ID: 156161

[ 王永西 文选 ]   

写给新高三的莘莘学子

◇ 王永西

  每天徜徉于校园,尽收眼底的是:悉心备课的老师,奋笔疾书的学生,默默背诵的学子……时光荏苒,而这场景年年如此,尤其是高考出分时间,校园里的谈论声不绝于耳。
  上届高考刚刚鸣金收兵,下届备考的战鼓已然擂响。你看,那即将升入高三的学子们,他们谈论上届学生的兴奋劲不亚于自己高考出分时的情景。突然,他们的话题一转,“好好努力,我们明年一定考得比他们好!”这就是即将备战新高三莘莘学子的追求。
  高考年年题不同,备考岁岁心相似。同学们最怵的是作文——高考第一大题60分。那又该怎样备考得高分呢?根据近几年指导备考体验,我认为做好以下三点:即“把握规律与灵活变通”、“理性思考与联系实际”、“开掘深刻与真情实感”,作文得高分就不是梦想。
  首先,把握规律与灵活变通。
  一般来说,高考作文命题与当代文明发展的进程关系甚密。仔细分析,考的就是“自己与自然、社会、他人、未来的关系,及由此体现的人生价值取向问题”。
  如今年全国卷作文——代卖彩票,是道新材料作文题。关于“诚信”话题,已经考过两次了,命题者为何又出呢?这是文以载道的规律,但还要弄清命题者的思路,也是本道作文题的亮点,即材料的后半截调查数据。通过一组数据,将“金钱”与“诚信”展开PK,这是立意角度之一;在“人格”与“金钱”之间PK,这是立意角度之二。这就要考察考生的灵活变通能力。如果平凡想象,审题不严,简单认为仅是“诚信”,把平时积累的范文套上去,那就离题太远了。这道题的关键是看考生能否弄清关系,材料直指时弊,又没有一个明确定论,因为人性随时而变都是有可能的,考生如果单单抓住批判现在人性缺失,担忧现代人的诚信问题,这也可以,但是新意全无,倒不如灵活变通一下,试着分析:为什么那些人有不同的选择,选择的背后是什么呢?这样写的话,倒是能写出些新意来。
  据此,我们如能在这一年里潜下心来,好好思考这些问题的规律,具体、细致、认真地写好并改好写过的作文,举一反三、灵活变通,那样,无论面对何种命题,审题立意时就能把握规律,作文就会纲举目张、成竹在胸了。
  其次,理性思考与联系实际。
  近两年盛行的作文命题多是思辨型题目,今年上海高考作文就很典型: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这道作文题很有新意,既富有浓郁的哲学元素,又蕴含着一定的寓意与内涵,同时还具有淡淡的诗意。题目倾向于理性思维,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围绕“一切都会过去”或者“不会过去”展开议论,需要理性分析,思维角度可以完全开放,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考力。平时读书较多爱思考的学生就可能做到侧重点张驰有度,主次分明。如果有人理解成这是一个关于“乐观”和“悲观”的话题,可能就流于平庸,失去重心。如果联系实际,辨证思考,我们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的就是不好的吗?坚信一切不会过去就是好的吗?答案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选取你最熟悉的角度成文即可,不要泛泛而谈,独特而细小的细节描写和论述,比长篇大论来得实惠,文章也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第三,开掘深刻与真情实感。
  只有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才有可能写出真切感人、至情至理的好作文。作者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体验充分的,反复消化的,认识深刻的东西,这样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所以,无论抒发情感还是阐发见解,都能体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这样的文章才有所作为。不写自己不了解、不熟悉、认识肤浅的东西。即使命题较为宽泛抽象,离自身的认识实际较远,也要尽力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将其具体化,符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认识。如果不切实际,不顾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搬硬套,机械拼凑,必定弄巧成拙,既写不出自身的特点,又达不到自己的实际水平。
  同时,要重在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上下功夫锤炼。这种锤炼源于对社会现实的细致观察和细腻感受,源于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经常性的客观剖析和逻辑推断,源于对日常生活的厚实感悟和思想积累。备考期间有必要多看报纸,多关注一些重点热点问题,尽量生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判断。
  如今年北京高考材料作文——鹿特丹世乒赛。中国队囊括全部金牌,一时舆论哗然,我组织学生看过女单和男单决赛,可谓记忆犹新。出题者归纳为甲、乙、丙三种观点,考生很容易对上号,应考情绪就平静亲切许多了。作文题和社会热点结合紧密,题目贴近生活。是一道有关成功的话题,指引考生树立人生观。关键是材料中老师的总结发言,就是整个材料的延伸,明确指引考生应做内容升华,提出现实意义。考生入手比较容易,选择写议论文,论述的重点集中在公平竞争、坚持原则等方面。作文题比较具体,涉及的话题有得写,想象力和虚构性的成分很少,主要考察论述能力,而非文采。同时,考题给出了几种观点的可能性,无论是“实力说”,还是“垄断说”,还是“让出说”,都很容易找到“适用”于其他生活的领域,而非就某个特定事件和现象就事论事,不容易与押题“重合”。但很难找到一个出彩的论点拿到高分。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考生从自已生活积累中联系实际事例阐述都有话可说。要想自己变得更强大,帮助你的“对手”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但要说得有深度说得生动,确实能以理服人,就要看开掘的本领了。如果考生能够想到这一层,顺着这个意思想下去,将会是个不错的选题。
  总之,把握规律,理性思考,关注现实,视野开阔,精心储备,开掘深刻,情感丰盈,技巧纯熟,写出汪洋恣肆、才华横溢、优质高分的作文则是情理之中的事,也预祝矢志备战高分作文的莘莘学子作文成功。
  
  王永西,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教师。

写给新高三的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