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9期 ID: 156090

[ 虎娟 文选 ]   

文言文教学技法例谈

◇ 虎娟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可用成语导入,激发兴趣;诵读文章,理解词意;研读文章,课外拓展等方法,把学生引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就以《桃花源记》为例,浅谈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教学法 案例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若能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积累文言文的词句、章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桃花源记》时,笔者以成语“世外桃源”引入,请学生说出“世外桃源”这一成语的本义、比喻义、以及他们对于世外桃源全部的想象:世外桃源的自然景色是怎样的;世外桃源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世外桃源人们的性格特点又是怎样的等。在学生热烈的发言之后再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出自《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接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要求学生边听范读,边看课文,比较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和自己的想象有何不同。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有关成语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丰富学生词汇的目的,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诵读文章,理解词意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五读”(范读、散读、齐读、领读、讲读) 教学法,反复诵读古人的文章,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环境,以培养学生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影响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因为,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有些词现在不用了,在现代汉语里见不到,学生很难理解;另外一些词,虽然也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但古今异义。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往往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采取古今对照、同义辨析、词汇整理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三.研读文章,课外拓展
  1. 研读文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读、看、听,从内容的具体感受过渡到依据自己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素养对文章进行对照比较、分析鉴别。如欣赏《桃花源记》,可通过陶渊明自然清新、简洁而富有韵味的文字,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描写的艺术境界,与作品中的景物、人物进行情感交流。透过字里行间,把握作者所抒发的热爱美好自然、乐于归隐田园和不愿奔波于龊龌的官场的清高思想,以及他性格中那种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也可以与陶渊明的《归田园居》、《饮酒》等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对作品获得较为全面的理解,领悟作品所包含的独特审美意蕴。老教育家张中行曾谈到文言文阅读的“量”,认为量必须足,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变化,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如果仅仅只在课堂上进行,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因此应选择一些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还给以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才会收到将已有知识合理迁移的效果。
  2. 课外活动。文学与艺术永远是一家,它与音乐、舞蹈、绘画紧紧相连,诗词配乐,填词学唱,课本编剧、表演,不仅能陶冶学生性情,对欣赏和提高古典文学的品味也有很大帮助。在学习完《桃花源记》之后,我们可以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访问、离开后再寻桃花源的过程贯穿起来编成文言文版的课本剧。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将—个班分成几个剧组,每个同学都要编写剧本,然后在组内评选出最优秀的,经组员讨论、润色,边排练边修改,最后定型,在班内开展演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对课文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过程,达到了背诵课文的目的。或者,给擅长绘画的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请他们将渔人进出、访问、离开桃花源的情形画成连环画,贴在教室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走进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虎娟,教师,现居甘肃渭源。

文言文教学技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