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9期 ID: 156132

  

《红楼梦》作者之谜

◇ 陈正中 陈冬梅

  提到《红楼梦》的作者,人们很自然会想到曹雪芹和高鹗,而事实上通行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和程伟元合作完成的。关于这一点著名红学家马国权早在八十年代就曾提及,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现在《红楼梦》的通行本是以“程乙本”作底本整理排印的。其实在程伟元活字排印前对底本的“补订”,“修辑”工作是程伟元和高鹗二人分任的,这在程、高为“程甲本”(1791)《红楼梦》分别写的序言里说得很清楚,正确提法应该是程、高并列,也就是说通行本《红楼梦》的作者应该是三个人:原作者曹雪芹;续作者高鹗、程伟元。关于三位作者至今仍有很多谜团。
  一.曹雪芹名字之谜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名霑,是霑了甘霖雨露之惠即皇恩之意。曹家世代为官,任江宁织造与皇上关系很好。芹圃、芹溪是希望他中科举得功名。字梦阮,说明他非常崇拜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阮籍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不畏权贵。他对当朝权贵总是翻起清白眼,表示决不同流合污。曹雪芹恰恰就是这种性格。关于雪芹一名的由来争议很多,笔者认同周策纵教授的观点:“雪芹”是根据《东坡八首》之三中“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而来。诗的大意:过去的朝廷助长了恶吏专横而一旦恩惠枯竭,他的生活就艰困濒于死境。只因作者能耐住冷酷的现实,在一些同情者的维护下方得保存生机,但正要等待政局春天到来时,才会真正快活。曹雪芹与苏东坡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才华品行当属一流,却一生坎坷不得志,而且两人都曾被抄家。苏东坡在元丰三年(1079)被新政派人告发,以所作诗“讥切时事”被逮捕下御史台审问入狱,几乎丧命,这就是“乌台诗案”。苏东坡自己事后说,吏卒抄家声势汹汹,他家“老幼几怖死”,家人赶紧把他的书稿全部烧毁,有点像《红楼梦》抄家情景。号雪芹说明曹雪芹早已看透黑暗,但他从未绝望。
  二.高鹗身世之谜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之一高鹗,字兰墅。高氏是铁岭望族。高鹗虽然才华横溢,却只在晚年及第,是三甲第一名的进士,又历任内阁试读、刑科给事中等官职,是铁岭人,但遗憾的是铁岭县志作者却未为高鹗作传。《奉天通志》虽著录有高鹗,却语焉不详。高鹗本人写于乾隆五十六年“冬至后五日”的《红楼梦·序》说,他是该年春天应友人程伟元之请而帮助编辑修改《红楼梦》的。程伟元、高鹗共同整理印刷《红楼梦》,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当时就轰动社会,一时洛阳纸贵。高鹗的作品被他的学生觉罗华龄编为《月小山房遗稿》。从现在能看到的程伟元和高鹗的诗稿中均未看到他们与友人唱和的诗文中提到共同续写《红楼梦》这段佳话,更未见提及程、高之间的友谊,甚至连因为程、高知交的锦州知府善怡庵亦未提及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友情,实在令人费解。
  三.程伟元是否书商之谜
  《红楼梦》的广泛流传,首功当推程伟元。因为,如果没有程伟元的“数年竭力搜罗”,《红楼梦》就只有“八十卷”残本,而无“全璧”,无“全璧”其流传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正是程伟元“鎸版”印行,才使《红楼梦》得到广泛流传。但很多人认为程伟元只是书商,并无才华。在辽宁图书馆收藏的清嘉庆年间盛京将军晋昌的《且住草堂诗稿》中有一篇程伟元为该诗稿写的“跋”。程伟元本人在“跋”中说,他是在晋昌出任盛京将军时应邀来沈阳的,负责佐助晋昌草拟“奏牍”方面的事务。晋昌能诗善文,他绝不会延请一位粗通文墨的“书商”去作他的“文士”,更不会将“奏牍”这样关乎他前程的重任委任一位“书商”。晋昌在离沈还都时,曾在和程伟元赠行诗中称赞程的文才说:“文章妙手称君最,我早闻名信不虚”。嘉庆元年王尔烈七十寿辰,程伟元为其寿屏画《双松图》,同时题字作画的还有纪晓岚、翁同纲等名士。这表明程伟元早在来辽东之前就以文才闻名于京师。从晋昌在诗中说程伟元“曾题兰桂清芳额,书法应知效二王”二句看,程伟元的书法颇得王羲之父子神韵,字写得不错。否则晋昌不会请他为将军府重地“安寿堂”题额。正是由于程伟元在诗文书画等多方面的才能,使他喜爱并具备了整理排印《红楼梦》的基本条件,他的思想才情虽不及曹雪芹,但《红楼梦》残稿的搜集、整理和广为流传,却不能不归功于程伟元。
  
  陈正中,陈冬梅,辽宁昌图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红楼梦》作者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