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12—15岁的孩子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智力开发的提高,这一时期有提前到来的趋向,很多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即10岁以后就开始出现逆反心理。
面对处于逆反期的孩子是个很麻烦的事,他们有可能会对正面的宣传做反面的思考;他们可能否定榜样人物,怀疑榜样人物的动机,认为榜样人物的做法是为了博得名声,哗众取宠,别有用心;他们也有可能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他们还可能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如何进行逆反期学生的心理教育?的确值得老师和家长认真考虑。
首先从定位上,不应该将逆反期当成洪水猛兽,应当认识到它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学生独立思想意识的萌芽。他们开始脱离小时候老师就是天,就是真理的依赖思维,逐渐转化为什么事都要自己思考思考,怀疑怀疑。于是当你在他们面前提出一个说法或一个要求时,他们总会千方百计的去推翻它,去违背它,好像故意跟你作对一样,其实他们是想按自己的思维来指导自己做事。可以说逆反期是人生获得思想自由的成长之路。
这一时期作为老师和家长如果处理的不好,往往会产生两个极端:一方面完全的打压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就算是成功了,得到的是一个从思想到行为上完全依赖家长教师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创新精神的“乖宝宝”“书架子”。另一方面,放任孩子逆反心理的发展而不给予帮助,引导,会使得孩子逐渐染上一些不良习惯,逐渐堕落,最终无法挽救,成为性格怪癖,行为不端的人。
我认为要做好学生逆反心理问题教育,必须要把握好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课,然后加以辅助手段,控制好学生心理发展方向。
1.作为老师和家长要能正确的认识逆反期的心理。作为老师或父母,能正确的看待孩子的逆反行为,孩子的逆反说明他们的思想进入了觉醒时期,对他们进入这一时期,我们应该从心理上给予肯定,鼓励他们主动积极的去思考学习上的问题,社会上的问题,锻炼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当然可以肯定的会出现很多的错误,但是只要他们能够勤奋的去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老师再加以指导,他们的思考能力会日趋成熟,会更快的度过逆反期。
2.在学生刚刚入学时,不避讳的告知学生关于逆反期的常识,让学生学习关于逆反期的心理生理变化,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建立对逆反期的认识。让他们明白逆反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人从朦胧到成熟的转折点。预设情景,教导其正确面对自己的逆反。另外对如何走出逆反期,如何使自己变得成熟可以敞开了让学生去思考去辩论,以期当学生进入该时期,产生逆反思想,发生逆反行为时,不至于毫无方法、毫无头绪。另外,必须跟学生点明的是:逆反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是毕竟是错误的做法,绝对不允许以逆反为由犯错误。
3.此时的老师,家长要及时做好自己的角色换位,要清楚的认识到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不要再强求对孩子的控制,而要转过来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多教方法,让他们学会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思路出错的孩子更不能动辄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去重新分析,找到自己的错误(不是行为上的错误,而是思路上的错误),教会他们正确的思考问题。
4.多注意爱国主义教育、集体观念教育和感恩教育。建立学生思想感情基点,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观念和懂得感恩的情况下,就算发生逆反行为,教育起来都是很方便的。当然处于逆反期的学生很难接受这些思想,但是再难也不能放松这些思想的教育,打牢了基础,一切问题都好解决。
5.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及时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谈心的方法解决孩子已经出现的思想偏差,另外在交流过程中重方法,轻事实;多鼓励,少批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走出逆反误区。
只要能用心对待学生逆反期的心理,认真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大局观,有爱心,有创新精神的健康成长的中学生。
蔡飞,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