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9期 ID: 156119

[ 陈朝霞 文选 ]   

作文拟题的原则与技巧

◇ 陈朝霞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难题。本文强调了好标题在一篇文章当中的作用,阐述了作文拟题的原则与要求,并将它概括为准、精、新、小、妙、巧六字。同时尝试从作文有效性教学的角度分析拟题的两个小技巧:学科综合法和标新立异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拟题 技巧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也。题目是文章的双眸,是文章的第一吸引力。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像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好的封面,美丽的少女要配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文章也要有一个精彩的标题。好的标题能起到“眉目传情”、引人入胜的效果,凡写作者都不能等闲视之。
  那么,怎样的标题才算好题?如何拟出好题让作文的双眸亮起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此谈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拟题原则与要求
  一个好的标题必须具备哪几个原则呢?我把它概括为:准、精、新、小、妙、巧。
  准:指的是所拟题目能紧扣写作要求,准确揭示文章内容或显示文章主旨。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离开了这个原则,就容易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精:即精练简洁,指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应简约,忌冗长。一般而言不超过10个字,否则容易显得松散。
  新:即新颖、新奇,有创意。拟题要有创新意识,能够从“人人心中有”的意识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题目来,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使之有新鲜感,产生阅读下去的欲望。
  小:作文题目宜小不宜大,从小处、实处拟出一个标题,小中见大,以一孔而窥全豹,这样以便对作文内容的把握,写出的作文才实在而不显得空洞。如《感悟初一新生活》就要比《感悟青春》具体实在的多。
  妙:可妙在其形式美,如:《艾舒与爱书》;可妙在其浓郁的文学色彩,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可妙在其奇妙的构思与立意,如《天堂不售书》。
  巧:题目如同商品的包装,别出心裁的包装会赢得顾客的青睐,同理,出人意料的题目会让人“一见钟情”。题目新颖别致,会产生一股强劲的吸引力。例如《系不住的鞋带》。
  二.作文拟题小技巧
  关于作文拟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拟题的技巧有很多,笔者这里只谈两个小技巧。
  (一)学科综合法
  1、与数学科结合
  这种方法就是巧妙运用数字或者数学符号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如:
  (1)有关学习和教育的——《7-1=0》、《1+1=?》、《8-1﹥8》
  (2)描写心情感受的——《心情转变180°》
  (3)“品德”话题——《忍让≠懦弱》
  (4)“诚信”话题——《诚实+信用=财富》
  2、与英语科结合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一些人们熟悉的外语短语或句子作为题目。这种标题,具有幽默色彩,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如:
  (1)以“理想”为话题——《ABCD——梦开始的地方》
  (2)写自己如何告别网络游戏——《Good bye,我的所爱》
  3、与其它科目结合
  此法是指利用人们熟悉的其它科目的一些知识来设计题目,以达到或是引人深思,或是新颖独特的目的。如:
  (1)与音乐科结合:《早晨协奏曲》(写家庭生活);《青春舞曲恰恰恰》(有关校园生活,青春话题)。
  (2)与历史科结合:《我与曹操一起煮酒论英雄》(谈古论今,借古喻今)。
  (3)与物理、化学科结合:《一份关于诚信的实验报告》(以诚信为话题)。
  (4)与电脑科结合:《QQ城奇遇》
  (二)标新立异法
  1.逆向思维,别开生面
  一般而言,人都容易有定向思维,作文拟题时亦然。如果我们能够打破思维定势进行逆向思考,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拟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标题。如
  《开卷未必有益》(谈读书)
  《绿色的太阳》《我是一条离开水的鱼》(有关环保问题)
  2.巧用修辞,生动形象
  拟题时根据特定的内容主旨、文体特点,灵活巧妙地使用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文题生动形象,精练传神,还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巧用比喻:比喻,能够对事物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有趣。如《父爱是座山》,用“山”喻父爱的高度和厚重,显得具体形象。
  巧用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它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正确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的感情,爱憎分明。如《诚信漂流记》(以诚信为话题);《舞动痛苦的翅膀高飞》(以“挫折”为话题)。
  巧用反问、设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语气强烈,能够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设问作文章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的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地球是圆的吗?》;议论文《民族的“脊梁”哪去了?》;其它文体《我是差生,我容易吗?》《谁偷走了我的双休?》。
  引用、化用:“它山之玉,可以攻石”。如果能准确的引用、化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词、名言警句、影视广告等作为题目,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通俗易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以“宽容”为话题的可套用那英的歌《一笑而过》为题;表现“事物的多面性”这一主旨的文章可引用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为题;以“挫折”为话题的可以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题;等等。
  3.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即疑团,在标题中妙设悬念,巧卖关子,能产生一种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如语文教材中的“死海不死”,名已为“死”海,又为何说其“不死”?原因何在?这样看似矛盾的组合大大调动了读者阅读的热情。再如《我是谁?》(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设置悬念可以以怪生悬,如《漏印了的爱》;可以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这么近,那么远》;可以小题大做,运用错觉制造悬念,如《一张煎饼包天下》;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我?我!》等。
  需补充说明的是,无论是“学科综合法”还是“标新立异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拟一个既符合写作要求、切合主旨,又能出奇制胜、引发读者阅读欲望的标题。但如果只一味追求标题的“新”、“妙”、“巧”,而把第一原则“准”抛开,其结果必然是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一个新颖别致的好标题,不但能为文章增色添彩,而且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打动读者的“芳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然,拟题的技巧远不止这些,这几点只是“法海”中的几朵浪花,只要我们细心采撷,多积累,多借鉴,就一定能使我们作文的“双眸”日渐明亮,摄人心魂。
  
  参考书目:
  1、沈惠芳《来玩写作的游戏》(台北 国语日报社)
  2、成旭梅《生活在别处》(《语文学习》2003年第2期)
  3、沈思《季羡林先生谈作文》(《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7期)
  4、《于漪老师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5、《全国作文大赛10周年精华版》(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5月第一版)
  6、《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陈朝霞,教师,现居广东惠阳。

作文拟题的原则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