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9期 ID: 156097

[ 马云锋 文选 ]   

如何做到让学生真正乐学

◇ 马云锋

  内容提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乐于去学习语文。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并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主意识,要让他们觉得语文学科在生活中有用、在学习时有趣,且教师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开拓教学资源,让学生发现可学的地方很多。这样,他们就会乐于学习语文,从而提高其语文素质。
  关键词:师生合作 创新自主 有趣
  “乐学”思想在本质上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解放学生,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这也正体现出了语文课的人文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学”呢?
  第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
  老师要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使学生感到你是一个人格良好、知识渊博、平易可亲的人。相反,一个老师如果缺乏师德修养和学识修养,行为举止粗暴,学生将会离你而去,也就不会喜欢你所教的语文课了。另外,老师必须爱学生,它的本质是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态度。老师热爱学生,就会想方设法教好学生,就会尊重学生。
  第二,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民族之林,就必须重视创新精神。作为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教育事业,也必须重视创新。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作业,每一篇作文,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主意识,不能居高临下,或指手划脚,或挖苦讽刺。也就是说,要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目前进行的课改,其终极目的就是力争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够得到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而这个成长过程也就是尊重他们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培养的过程。
  第三,让学生觉得语文有用。
  首先,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其次,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不提高语文能力,就无法适应现代开放社会的需要。再其次,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需知,各门课堂的知识内容都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课堂上老师要用语言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离开了语言文字这一载体,各科的知识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要使学生明确,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语文学习除了能提供给学习者以丰富的知识,还能够促使其智力得到发展,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水平得到提高。
  只有让学生真正充分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生才会乐于学习,积极学习。
  第四,要让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有趣。
  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注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活动,双向交流,注意营造教学氛围,把握教学节奏,注意课堂的开头和收束。再者,在语文教学当中,要注意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五,要让学生觉得语文可学。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除了教本,还应该注意课堂资源的开发,应优先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素材;其次还应注意要适应学生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视听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便捷、高效的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资源。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让他们把学习过程当做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另外,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中肯,讲究艺术性。比如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不要改得面目全非,写出的评语不要打击学生积极性,不要模棱两可,应点出学生所取得的星星点点的成绩,让他们觉得只要努力学了,就会有所收获。也就是让他们觉得语文是可学的。
  综上所述,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就可以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马云锋,教师,现居陕西白水。

如何做到让学生真正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