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针对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片面化、评价时间期末化等现状,提出在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综合素养与学习态度相结合的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时间全程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开放式评价体系。
关键词:职技高师 教师口语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有:一是检查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授课质量;二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语言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要实现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必然的。
一.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评价的现状
据我们调查,就目前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现状来说,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也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易于操作的标准,现有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
1、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教师口语”是在理论指导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教学活动更具有交互性,我们认为凡是参与活动者都有权对这次活动作出评价。而目前职技高师“教师口语”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被评价的学生和其他参与活动的学生是没法进行评价的。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导致教学评价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情况。
2、评价内容的片面化
“教师口语”作为考查科目,到目前为止,一般交际口语和教师职业口语部分的考核还没有像普通话水平测试那样有统一科学、易于操作的标准。有些教师为了操作的便利,出现考核内容的片面化。多数学校是以考核普通话内容为主,如有的让学生朗读一篇作品;有的让学生进行3分钟的命题说话;有的就用普通话测试的模拟试卷测试等。这样的考核内容是不能全面检查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
3、评价时间的期末化
所谓评价时间的期末化是指多数学校“教师口语”的评价主要在该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的终结性的考核。虽然不少学校也要求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但是这种过程评价往往没有落到实处。目前的过程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印象,或者是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等,没有真正把过程评价量化,为终结评价积累“量”的资料。
二.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评价的对策
针对目前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评价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职技高师“教师口语”要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就先要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
(一)确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原则
1、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职技高师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要经常运用普通话理论,要指导学生如何纠正方音等。这就意味着“教师口语”的教学要让学生有讲普通话的能力,能给所教的学生以标准化的示范,还要掌握比较扎实的教师口语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得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运用更加自如;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运用反过来又可以印证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并且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知识。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个不同学习阶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每一个训练难点,为学生学习下一阶段的内容打好基础;又有利于教师更客观、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成绩,有效地激励和督促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助于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
3、综合素养与学习态度相结合的原则
这里的综合素养是指与口语交际能力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等。因为“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既要促进职技高师生不断学习,掌握前沿理论知识,从而提升文化素养、增进职业能力;又要提高职技高师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素养。所以进行教学评价时就要兼顾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习态度,检测职技高师学生能否根据教育、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及其对所教学科的价值的理解与把握,积极认真、精心设计话语,运用恰当的语气、得体的态势语去感染教育教学对象。
(二)建立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鉴于目前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评价的局限性,在坚持“教师口语”科学的教学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开放式评价体系就势在必行。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为了使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评价能够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我们认为评价主体应由教师、学生、小组成员组成,变教师的单向评价为多元化评价。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同学作为旁观者的评价,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好多种评价表格,包括学生自评表、教师评价表、合作小组成员评价表等,这样既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考核要点进行评价,也便于教师对过程材料的收集。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教师口语”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大内容。该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系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般口语技能和运用教师职业口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以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决定了该课程的评价内容要包括各方面素质的评价,包括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其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评价时间的全程化
语言运用的能力仅仅靠教师讲授和理论学习是不能掌握的,最主要的还是靠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和反复训练中领悟和掌握,所以“教师口语”课程的评价需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该课程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目的在于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提供调整、改进教学的进度和方法,让学生通过活动针对不足加以改进、取得进步。当然这种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评价,需要教师、学生双方建立学生口语学习档案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档案中可以积累学生所有的口语能力信息,如课堂记录、访谈评价、语音档案、语言作业、评价表、课外活动等,这样既可以使过程评价落到实处,又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记录了解到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进步情况,促进学生自我的学习。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职技高师“教师口语”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平时成绩为总评成绩提供量上的积累,期末成绩加上平时成绩为总评成绩合理地定性,平时成绩占到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到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的评定要做到课内外兼顾,包括平时课内外的作业、小组训练活动等,另外各级辩论赛、演讲赛、说课、讲课比赛的获奖情况可作为加分项目进入平时成绩。由于各评价主体不同的评价水平,评定平时成绩时有不同权重比例:教师占45%,学生本人占20%,小组成员占35%。这样,既体现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评价的主体性。
期末成绩的评定要做到知识与能力的兼顾,期末考试包括笔试与口试。笔试考核学生掌握教师口语基本理论知识的水平,试题应从教师口语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口试可以采取任务实践考核法,即根据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量的教育、教学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任选其中的教育、教学方面各一道作为口试题目,当堂表演。教师不局限于学生的运用语言的水平,还需对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等做出综合评定。
总之,我们认为克服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评价现状中的弊端,建立开放式的评价体系是对“教师口语”教学评价的积极探索,希望以此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当然,这样一个开放式教学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课时的限制、大班教学训练如何兼顾到每一位同学等等,还有待于广大同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示范教育司.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徐珠君.“教师口语”课教学中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魏丽杰.高师‘教师口语’课程建设的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7.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职技高师《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及研究”(项目编号:09YB342)。】
查清兰,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查清平,男,教师,现居江西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