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苔丝》中,哈代充分通过对一个美丽、纯洁的女孩悲剧人生的描述,来表达他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本文首先通过描述影响哈代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社会背景来全面地阐述了这本书的内容。然后系统地分析了哈代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本文主要通过进一步阐述《苔丝》中体现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来从符号学的角度揭露它们背后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苔丝 宿命论 悲观主义 符号学
一.内容介绍
《苔丝》的作者哈代生活在19世纪的英国。他常常被认为是传统的作家,是批评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一。《苔丝》是哈代无情批判现实社会的代表作。
《苔丝》这部小说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可怜的农村女孩苔丝的悲惨命运。其情节非常简单,不外乎是爱情三角恋。苔丝被逼着去有名望的徳伯家认亲,但却被房子的主人阿莱克强奸。苔丝因此不得不毫无颜面的回家。苔丝生下一子,但不幸的是没过多久就夭折了。之后她在农场里做苦工,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位牧师的儿子,安琪尔·克莱尔。他们彼此相爱,订下婚事。在结婚的当晚,苔丝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克莱尔第二天就离开了她去了巴西。迫于生计苔丝不得不再找工作。不久她的父亲去世了,而她们家也被赶了出来。因此,她不得不向阿莱克寻求帮助。阿莱克已经成为了牧师。苔丝迫于无奈选择了和阿莱克在一起。但是不久克莱尔回来了,想和苔丝重归于好。但是苔丝发现她无法和克莱尔生活在一起,因此她杀了阿莱克。她很快就被逮捕了,最终判了绞刑。尽管在表面上看来这部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但小说中充满了编码。其背后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与苔丝的悲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对《苔丝》的深层分析
一百年前的维多利亚是个保守的时代。大不列颠统治着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村手工业的解体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建立。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发生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导致了旧的社会体系逐渐地解体。而且,在农村,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农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曾经自给自足的农民穷困不堪。大多数的农民在死亡的边缘挣扎。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哈代开始了《苔丝》的创作,可是哈代并没有真正找到农民贫困的根源。
除此之外,哈代的家庭环境对《苔丝》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哈代出生在维克萨斯。在他很小的时候,体弱多病,因此他在家里受的教育。他喜欢沉浸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随后他逐渐了解了很多的民间故事,音乐和诗歌。他的母亲和祖母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她们的人生跌宕起伏,因此她们相信宿命。哈代逐渐地也相信宿命论,并体现在了他的很多的作品中,《苔丝》尤为典型。
哈代宿命论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他求学期间,他原本主修建筑学,但他对文学很有兴趣于是读了很多关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书。因此他开始不相信基督教,并形成了自己的关于人生的见解。在他看来,不管人类文明有多发达,人类不可能摆脱宿命的束缚。他把这种宿命称为内在意志,但并没有下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他仅仅用了意志这个词来表示这种无情的力量。这种意志其实就是哈代的宿命论。在小说《苔丝》中体现地尤为明显。
哈代的宿命论在《苔丝》这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诸多的巧合和预示上。而作者通过这部小说真正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则体现在对阿莱克和克莱尔这俩个人物的刻画上。
《苔丝》中充满了巧合和预示。这些体现在苔丝的人生经历上。在苔丝的孩子死后,她离开了村子去了农场工作。她在那里遇到了克莱尔。彼此许下终生。但在结婚之前,苔丝想向克莱尔坦白她过去的一切,但是她不敢当面跟他说。最后苔丝决定写信告诉克莱尔并把信从门缝里塞进了克莱尔的房间,但不幸的是信滑进了毯子里,克莱尔并没有看到那封信。但苔丝却觉得很轻松,她觉得至少克莱尔会原谅她的。从表面上来看,苔丝马上要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这却加深了她的不幸。因为在当时妻子婚前的不忠行为是无法被接受的。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克莱尔最终离开了苔丝。苔丝最终决定向她的岳父寻求帮助。这是因为克莱尔曾告诉她当她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寻求帮助。在她去她岳父家的路上,她把她的厚靴子放在了栅栏下面,并换上了一双漂亮的靴子。当她最终达到了她岳父的家里时却发现没人在家。在她回去了路上,她遇到了2个年轻人,他们碰巧是克莱尔的哥哥。而他们刚好发现了苔丝换下的那双靴子,他们把靴子扔掉了。因此苔丝没有得到她岳父的帮助。一连串的事情决定了苔丝的生活将会更加的糟糕,无法忍受:她没有办法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她无法得到她岳父的帮助,她无法继续维持她自己的家庭。就在此时,另外一个巧合发生了。那个曾经强奸她,给她带来无穷的灾难的人又一次出现在她的面前。那个人就是阿莱克。可以说他出现得很及时,因为苔丝的母亲病了,她的父亲去世了,她需要一笔钱来维持家庭并帮母亲治病。这些凭苔丝自己的能力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和阿莱克的穷追不舍之下,苔丝妥协了,同意和阿莱克在一起,因为她认为克莱尔不会再回来了。就在这个时候,克莱尔从巴西回来了,找到了苔丝。这让苔丝很为难,因为她真的很爱克莱尔,但同时她又和毁掉她幸福的人生活在一起。最终她杀了阿莱克,和克莱尔一起逃跑。只享受了几天她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等待她的将是死刑。这些巧合一个缠绕着另一个,一步一步地毁灭苔丝的人生。苔丝根本无法追寻自己的幸福。她曾尝试过,但都是徒劳的。
阿莱克和克莱尔分别是一种代码,象征着资产阶级虚伪的宗教和道德观。克莱尔体现了资产阶级社会虚伪的道德观。他其实在压迫苔丝的精神方面起着最大的作用。他的虚伪的道德观几乎结束了苔丝的生命。在结婚当晚,在听说了苔丝的过去之后,曾一度开化的克莱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当中。当他确定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时,他选择逃避残酷的现实,无法释怀。客观地来说,在克莱尔知道真相之前,他的确是爱苔丝的。苔丝身上的自然美给他带来了活力。“但对于像克莱尔那种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反叛者来说,只要发生点小事,曾经的传统观念就会代替新思想”。 (谭晓援,42)。因此克莱尔不会成为苔丝的守护天使。克莱尔给了苔丝希望和憧憬,但最后他还是抛弃了她。苔丝无法承受这样的精神打击,最后决定重回阿莱克身边。尽管最后克莱尔后悔了并回来找苔丝,但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苔丝杀死了阿莱克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旅途。
如果我们从社会道德观的角度来分析苔丝的悲剧,我们可以发现苔丝的悲剧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体现在克莱尔身上虚伪的贞洁观造成的。按照传统的思想,妻子的贞操是丈夫的财产。如果女人失去了贞操将不再纯洁。克莱尔在表面上来看是开明的,但其实他真正在意的仍然是苔丝的贞操。苔丝曾不再打开自己的心扉,但克莱尔给了她生的希望。但最后克莱尔因为苔丝不再纯洁而放弃了她,他只把苔丝当成完美的化身,但他的完美与现实中的苔丝是背道而驰的。这深深体现了克莱尔所代表的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观。
阿莱克的人物形象的代码所体现的是资产阶级虚伪的宗教。他耍手段强奸了苔丝,但却引用圣经里的故事把责任推到苔丝身上。而且,最后他成了牧师。因此,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宗教在资产阶级社会只是用来欺骗和愚弄大众的工具。阿莱克利用了苔丝的贫穷和缺乏社会经验强奸了她。阿莱克玷污了纯洁的苔丝,但是苔丝却成了罪人而阿莱克却逍遥法外。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阿莱克最后竟成了牧师,阿莱克发誓说他明辨是非并决定拯救苔丝,但很快阿莱克脱掉了宗教的外衣展现了他罪恶的一面。
三.总结分析
在《苔丝》中,哈代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充分地体现在苔丝的身上。哈代运用阿莱克和克莱尔这两个人物代码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来传递他的深层创作意义,并且在小说中,充满了宿命论。哈代认为人类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因为其掌握在宿命的手中。任何想要改善生活的努力都会被无情地扼杀。这点在苔丝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当我们读完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们不禁感叹为什么命运总是和苔丝这样一个纯洁的女孩过不去。我们甚至认为哈代对苔丝太过于不公平。但是,通过综观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巧合和预示绝不是特意阻碍苔丝的人生的,其背后有一定的现实原因。社会的经济状况,虚伪的资产阶级宗教和道德观,这些在当时都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炳瑄.“苔丝的悲剧命运及哈代的宿命论意识.”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7(2007:92-94.
[2]胡艳.“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色彩.”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2008):145-147.
[3]谭晓援.“社会、人性、人生.”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1(2002):41-44.
[4]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40.
张萃,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