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兴趣与自信心对于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惑道的解说,对此却有所忽视。文章讨论和强调了这方面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和增进学生自信心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外语学习 兴趣 自信心 培养方式
无论做什么事情,人的情感总是在起作用,外部条件通过内因来起作用,外语学习更不例外,在教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教师上课筋疲力尽,而学生却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外语教学要想取得成功,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要注意到情感因素所起的作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语言知识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语言习得的过程还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增强其实现自我的自信心就成了不可忽视的课题。为此,文章拟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兴趣是学好外语的保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学习动机、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效果。那么,何谓兴趣,即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在谈及语言学习时,乔姆斯基教授(N.Chomsky)曾作出总结:“99%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使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剩下的1%才与教学法有关。只要想学,不论方法多糟都能学好。”布朗教授(H.Douglas Brown)在其《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一书中也强调了其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期待奖励理论、激发内在动机理论与自信心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尤其在外语教学中,这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上课时,不可忽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达到此种目的的方法很多,不过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下几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得到增进与提高。
1.用英语上课,且多提问题
学习语言,离不开学习环境。然而,我们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的,这就产生了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学习英语的习惯与实践主要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还用大量的汉语来授课,这对英语学习极为不利,学生也会感到索然乏味。美国著名学者鲁伯特.W.布莱(Robert W Blair)曾指出,只要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而且能有办法理解语言的内容,并去接受这些语言,那就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尽量用英语上课。这样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从而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克服的困难愈多、愈大,他的学习愈加积极,兴趣也会更高。
2.教师在课堂上应自如流畅,幽默风趣
如果一个教师能在课堂上做到流畅自如,教学方法得心应手,一定深受学生欢迎。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驾驭教材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的辛勤耕耘,需要不断地学习,用新的知识去充实完善自己。教师的幽默风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诙谐的话语,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姿势助说话,这些都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失时机地讲一个笑话,能使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以更佳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如果一位老师能以他的幽默感去平息学生的紧张心理状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尝试,进步就大,学生对你的课也就更感兴趣。
3.把英语游戏引进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证明,英语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好方法。青少年大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如果教师把具有比赛性质的英语游戏引进课堂教学,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配合,抢答问题。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所学内容,如词汇、语法现象等编写或查找一些形式多样的英语游戏,这样,寓学于乐,既培养了学生开口说的习惯和能力,巩固了所学知识,还缓和了课堂上的紧张气氛,消除了学生的疲劳,从而增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利用多媒体进行外语教学
利用多媒体机的绘画、挎贝影像画面、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向学生展现全新的视听效果。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软件中形象生动的实时动画、严谨准确的授课和悦耳动听的声音,使学习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使学生因此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寓教于乐得以落到实处,学习的成功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5.注意文化的输入
外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外语学习不只是语法词汇的输入。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如果在教学中能有丰富的文化内容,一定会引起学生对异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适当地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以及风土人情等,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报刊杂志更多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这样,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势必会极大地提高。
二.自信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大量调查验证,外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常是自信的学生,也可以这样说,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所谓自信心,就是对自己能力和知识水平肯定的评价,其原理强调“我能行”与自我尊重。克拉申认为,自信心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之一。在外语学习中,自信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举个最为常见的例子,不管出于好奇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初学英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挺高。然而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面对枯燥的词汇,复杂的语法现象,一些学生就丧失了信心,他们不再积极地去进取。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培养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够成功。所以说,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十分关键的一环。对如何实现这种愿望的方式,笔者不能一概而论,不过,用以下方式会行之有效。
1.多鼓励、少苛求
教师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但不能高不可反而使学生丧失信心。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像运用母语那样自如,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他们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理解,不要忘记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苛求,帮助学生拆除心理屏障,克服焦虑心情,建立自信心。正如克拉申所说,学生的感情障碍能导致低能少得。举例说来,低年级学生常用汉语结构套英语,对此教师不应一律加以否定,最好采用英汉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去领会和掌握英语。对待那些差生,更应该多肯定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2.注意调整教师自身的情绪
教师,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名成员,难免会遇到这种或那种烦心的事,但是千万要注意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在这方面,很多教师都会深有感触。有段时间,有位很优秀的老师,由于某种原因,心情不佳,无形中把这种心态带进了教室,自己的情绪感染了学生,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如果更有甚者,自己有气没地方出,把自己的怨气发泄到学生的身上,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那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就成为泡影。教师应当知道,教室就是舞台,为了达到舞台的效果,教师在某种场合下应该是演员。所以在上课之前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情绪走进教室。不仅如此,在课堂上,还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与兴奋。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状态去营造良好的氛围,要用微笑去温暖学生,用亲切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如果教师毫无生气,乏味无比,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信。
3.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证明,人都有受人尊重和被人承认的需要。就这一点来说,没有比学习上的成功更使学生感到满意。如果他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他的成就感和自尊心就会得到满足,从而更增强他的自信。那么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自己的成绩与能力所在。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每个学生的优点,在适当的场合肯定他们,使学生感到被人接受,从而使自尊感得到满足。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学外语的学生,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不会像运用母语那样自如,但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会争先恐后的发言,这样就给了每一个人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会从中发现自己的潜力。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这种需求,需要不同的方法。如对待程度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让他们回答较为容易的问题。并对其优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让他感悟到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如果自己更加发奋学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对那些格外担心失败的学生,可以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并及时提供学习反馈,保证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尝到甜头。总之,满足学生成功需要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作为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使他们更加充满自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就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与自信心的重要性及其方式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当然,方法远不止这些,这方面还有待于教师辛勤的努力与不懈的探索。总而言之,在外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情感因素的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才能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学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Stephen D Kras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Oxford: Pregamon Press, 1982.
[2]N. Chomsky ,“心智与语言习得”,枉为编译,《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2期.
[3]Brown H. D.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伍棠棣、李伯忝、吴福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王初明,“外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外语界》,1991年第4期.
[6]杨连瑞,“英语情景教学法初探”,《外语界》,1992年第1期.
王秀琴,女,河南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