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9期 ID: 156089

[ 侯博 文选 ]   

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侯博

  内容摘要:本文以《广告词写作》课题为案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尝试,希望能为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广告词写作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2010年在辽宁沈阳市举办的“亚龙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此次大赛展示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成果,交流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有益经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我们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课题《广告词写作》做一展示介绍,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借鉴参考。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内容来源
  教学设计以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
  教学内容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工科)》教材,第三单元“人生与创造”《应用文——广告词写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大纲》中“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材中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广告词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掌握广告词的创意方法和写作技巧,学会写作标题式的广告词;
  3、情感目标:在学习、欣赏、创作广告词的过程中,提高欣赏水平和思维能力,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的确定:
  《大纲》“职业模块—表达与交流—写作”中要求中职学生要“掌握广告词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语言简明、得体,内容符合要求”。因此,我们确定“掌握广告词的创意方法和写作技巧”为“广告词写作”一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的确定:
  中职学生,尤其是工科专业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运用广告词的创意方法和写作技巧,学会创作标题式的广告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与特点
  1.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
  《大纲》的“教学建议”指出:
  (1)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设置了许多人机互动的趣味训练,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2)语文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扩大教学容量,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了语文课程资源。
  (3)语文教学要“要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广告词写作的想象创新、灵活多变、信息丰富的特点,决定了它生动的教学内容和广阔的拓展空间,非常适应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2.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
  (1)自我导航,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课件设置导航条,分类安排学习任务,控制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利用课件,有次序完整地展开课程内容的学习。
  (2)教学信息丰富,呈现方式多样:课件采用大量文字、图片和视频案例,突破传统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和信息量偏小的问题,展示更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
  (3)训练丰富多彩,学生能自主进行训练反馈:课件设置一些习题,让学生训练反馈,帮助学生迅速巩固所学。课件训练题,题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的手段,突破传统教学中,题目形式单一的约束。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件拓展部分,充分运用了信息化的特点,呈现内容多,形式丰富,便于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拓宽眼界,延伸所学,提高兴趣。
  五.教学设计流程与信息化手段运用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对应五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课程导入——有的放矢模块,课堂学习——夯实基础和能工巧匠模块,反馈训练——一展身手模块,课外拓展——天外有天模块。各模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浏览、赏析、体验、训练”贯穿始终,我们认为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学习+训练”的模式,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教学内容,相比较传统教学的平面性、单向性和低效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化教学呈现出它的立体性、互动性和高效率,优势显而易见。具体教学设计流程将另文详述。
  
  侯博,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教学部教师。

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