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交际法的产生和运用,阐述了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与传统的语言规则教学的有效结合,以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交际法 语言规则 文化
交际法是目前外语教学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它从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实际角度出发,力求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课堂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交际情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从而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一.交际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交际法的教学过程分为接触,示范和表达三个步骤,其核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把篇章看作教学的基本单位,课堂教学变成交际过程,即:学生――教材,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交际过程。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掌握学生的动态。每次上课前,教师要设计出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以便开展交际活动。学生做充分预习,收集相关资料,设计不同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组织全班开展小组活动,又要设法鼓励内向胆怯的学生投入其中,还要避免少数学生主宰整个活动同时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的互动交流空间。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使课堂交际活动良好地开展下去。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一个综合评价,强调语言规范。英语学习不再是刻板枯燥的语言灌输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教师则在这样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交际法应和传统的语言规则教学法相结合
采用交际法教学并不意味着将传统的语言规则教学法一概抛弃,相反,交际过程中进行词汇语法的教学,更能有效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因为,语言学习者毕竟不是天天处在目的语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在用目的语表达时,很可能借助汉语思维,造成一些“汉语式的英语”。也许有人认为在实际交流中,只要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形式上的错误无伤大雅,但是,如果这种错误发生在句子的谓语动词上,对意义的影响就大了。因此,学习一定的语言规则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用已生成的许多合乎语法的句子,灵活准确表达思想。教材中大量听说阅读材料的输入实际上是语言感性材料的积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点破和归纳语法规则,使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指导语言口头和笔头的运用,即:在交际中积累语言材料,在交际中操练语言材料,在交际中点破语法,并用之进行交际,最后在交际中系统归纳规则。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整体思考,统筹安排,有意识注重知识复现,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只有通过这样有效结合,才能推翻汉语思维模式,建立正确的英语语法思维体系,保证英语交际的准确。
三.交际法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处世能力,即使用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是基础,其使用是关键。因此,语言教学就是培养学习者具备运用语言有目的进行交流的能力。但这种交际能力是否只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呢?根据美国外语教学协会所提供的外语交际能力的内容,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即: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所谓文化是指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因为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这种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大学英语中就有不少涉及英美文化文章,学生在课前有必要查阅相关信息,教师在课堂通过提问,对话,小组讨论,个人陈述,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不同背景下的文化。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和文化教学是紧密结合的。很难想象,一个不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能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得体的沟通。
语言的使用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也应结合教材内容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要采用多层次练习形式,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体会、掌握、巩固这些文化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黄燕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