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9期 ID: 156107

[ 田慧 文选 ]   

想象为学生作文增色添彩x

◇ 田慧

  内容摘要:作文,在众多学生眼里,是个“庞然大物”,他们不由自主地会望而生畏,不想去学,不愿去写。即便写了,也是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呆滞死板,平淡无奇,让人读来乏味。究其原因,除了对生活缺乏精细的观察及情感体验、缺乏语词的积累外,最重要的是缺乏丰富的想象。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 想象 做法
  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人脑中对旧形象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学生作文过程中的—个重要的心智活动。作文能力强的同学,想象力特别丰富。因为作文,不仅仅是学生对客观生活如实的记录和描述,还需要根据要求,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展开想象来完善、丰富作文的内容,为作文增色添彩。
  一.想象在学生作文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想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写人是学生常见的记叙文,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最大,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是难上加难。因为心理是不可触摸的、无形无色的。但是如果运用了想象,则可化难为易,变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一位学生在叙写一次家务劳动的习作中,这样写道:“……没想到碗滑落下来,掉在地板上,碎了。我生怕妈妈责怪,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受极了!”再有一位学生在写《观〈国歌〉有感》时,结尾处写着:“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着影片中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杀害中国人,中国义勇军战士奋起抵抗、以身殉国的情景,我的心像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这样一来,两位学生把抽象的心理活动具体化了。
  2、想象可以化呆板为活跃
  缺乏想象的作文,必然文思呆滞死板。运用丰富的想象,可以使文章生动活跃,有形可感。
  在写—次野炊活动的作文中,多数学生这样描写一个同学生火的情景:“张明用石头砌了一个灶,就开始生火。他点着了火,就添柴,不一会儿,火就旺了……”有一个学生却是这样描述的:“……他鼓起两腮使劲吹,口里像含着两颗大核桃……浓烟熏得他眼泪直流。他用手去揉,这下他可成了个大花猫……”前者三言两语,平铺直叙,读后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同样的内容,后者展开想象,人物活动跃然纸上,读来使人如见其人,如观其形。
  3、想象可以化暗淡为亮丽
  缺乏想象的作文,就如一幅没有上色的画,使人觉得灰暗无光。而运用丰富的想象,则能使“画面”亮丽生辉,熠熠闪光。
  在写参观科技大楼的作文练习中,多数学生这样描写大楼的整体形象:“科技大楼位于学校的东北方,共五层。墙面贴着瓷砖,每一层窗户都安装着铝合金玻璃。站在操场上看,显得特别雄伟。”而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着:“……墙面贴着洁白如玉的瓷砖,每层窗户上都安装着蓝宝石般的铝合金推拉玻璃。太阳正从它背后冉冉升起,顿时,霞光万道,科技大楼成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前者平直叙述,后者展开想象,“洁白如玉”、“蓝宝石般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正是作者想象的结晶。
  4、想象可以化平淡为神奇
  缺乏想象的作文,必然平平淡淡,无滋无味。而运用丰富的想象,则能使文章语言丰富,文笔洒脱,富有情趣,读来余味无穷。
  在全州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指导学生在《接龙引来幸福泉》一文中这样写道:“‘开闸放水罗!’随着一声兴奋的高呼,千年的地下洞水顺着接龙渠道滚滚流来。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人工扎的彩龙)仰起龙头,张开大嘴,大概是想衔住头顶上的‘宝珠’(汽球)吧,蜿蜒的龙身顺着急流的渠水奔涌向前……人们追赶着汩汩流淌的清渠水,这时的土家山乡犹如煮沸的一锅酒,醉了……”“看着流不尽的滚滚清泉,我仿佛看见了金灿灿的稻谷,黄澄澄的麦子,白如雪的棉花……仿佛看见了乡亲们如花的笑脸,如蜜的生活……”
  由此可见,在作文的教学中,激励学生展开想象,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发展思维,获得更多的作文材料的一个重要手段,能使作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增添童趣。
  二.怎样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层开想象呢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只有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美。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善于观察,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引向家庭,引向普通而平凡的人际关系,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住特点去观察,获取交谈和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正所谓“人情物理,都是材料;天下万物,皆成文章”。对生活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会有合乎情理的想象。学生的生活越丰富,想象的空间就越广阔。
  2、指导学生开阔知识视野
  学生生活的天地毕竟是有限的。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书本,引向报纸和月刊,引向电视、电影、广播、展览会,使他们看到最新鲜的信息,获取前人或当代人的描述与见解,从而开阔知识视野,积累丰富的语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读书”与作文的辩证关系。阅读量大,知识面广,积累的语汇和间接生活经验就越丰富,事物间的联系就越容易沟通,想象的思绪就越恣意飞扬。
  3、激活学生内心情感
  同样的生活素材,在不同的学生眼里,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人的认识能力的差异所致。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实践的活动中,还要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提高其认识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说的就是只有用心思考,深入体会,才能把生活转化为写作的材料,写起文章来才有激情。情感越丰富,越能触动想象的灵感,想象的琴弦就越能弹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达到“文之思,其神远”的境界。
  4、强化语言训练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意即思想内容要充实,言语要美好,情感要真实,文辞要精巧。这说明充实的思想内容和真实的感情必须凭借精巧美好的语言来表达和宣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提高语言素养,在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览中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汉字,积累词语,在课内训练和课外交谈中,学会遣词造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使学生的笔墨文字从涓涓细流变成洋洋洒洒的大江大河。学生头脑中贮存了大量的语言信息,其想象的内容才有依托,敏捷的才思才有载体。
  5、培养类比能力、激活相似想象
  学生作文训练是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的记叙文为主的形象型文体。这类文体既有形象结构因素(如人物、景物、事物、动物、植物等),又有逻辑因素(如思路),既要教给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行动描绘人物形象,通过形状、大小、色彩描绘景物的方法,又要让学生学会寻求事物间的联系点(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会形似。“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明思想感情融汇于被想象的事物中,才能神似。
  我们在观看月亮升起的过程中,月亮的颜色、形状的变化看似与人毫无关系,但是只要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点,产生想象,则能把月亮升起时的情状细腻地描摹出来。如:“大概是她升得太吃力了吧,也许是我在看她,她害羞了,脸儿涨得红红的……”这里“吃力”、“害羞”、“脸儿涨得红红的”不都是人才有的情态吗?可是,想象却象一支无形的画笔把月亮赋予了人的形象,人的动作,人的思想。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用;授之以渔,终生受用无穷。”让学生在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广泛阅读、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辽阔的生活蓝天上,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创新、构思,用笔将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那么,出现在我们教师面前的将是有血有肉、有形有色的流动着珠光玉彩的绚丽篇章。
  
  田慧,湖南湘西州特殊学校教师。

想象为学生作文增色添彩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