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乔尔乔内的画作,阐述其绘画非凡的艺术魅力所在。指出乔尔乔内的绘画艺术堪当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观者从中能够获得多重意义的启迪。
[关键词]乔尔乔内;绘画;人与自然
乔尔乔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在他短短34年的生命旅程中,他凭借精湛的画技和强烈的人文精神,表达了他对时代、对自然、对人生的态度与思考,在意大利画坛乃至世界美术史上享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文艺复兴把人从宗教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后,人们开始抛弃“上帝”的眼光,重新用“人”的眼光去认识人和自然界,用新的价值尺度去审视人的生存意义。威尼斯是当时欧洲的商业中心,经济活动繁荣,物质生活富足。“这里的男人尤其以奢侈浪费、喜欢享乐出名,而女人则以酷爱打扮、性格自由为荣。”[1]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耳濡目染,乔尔乔内不可避免地烙上时代的印迹,他以一颗爱美之心、一支绘美之笔,尽情地抒写着威尼斯人生活的快慰与理想的美感。
一、“天人和一”的绘画情境
乔尔乔内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可靠的只有寥寥几幅:《尤迪丝》、《三个哲学家》、《暴风雨》、《沉睡的维纳斯》等,以及颇有争议的《田园合奏》(一说《田园合奏》的属权为提香)。这些画作在题材方面充分体现了乔尔乔内的创新:对自然风景与女性人体的描绘。他喜欢把人物安置于一片宁静的原野之中,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其绘画艺术营造出的情境,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殊途同归。
《尤迪丝》题材来源于《圣经》,描绘的是女英雄尤迪丝的形象。画中人物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显得高大无比,有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充满巾帼豪情,犹如一尊纪念雕像一般。画面呈狭窄的长方形,人物的站姿充斥着整个空间,但画家巧妙地利用水平线的笔触表现远景,虚拟出阔大辽远的空间。因此,画面布局是纵横交错式的,构筑出平稳、安宁、和谐的场景。
画家有意表现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撕杀之后一切复归宁静的时刻。英雄尤迪丝战胜敌人后显得异常的镇定与从容,她脚踩着刚被砍下来的奥罗弗伦的头颅,眼睑微合,目光朝下,正望着她的战利品,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这样的构图与立意,有着韦罗吉奥与多那太罗的雕塑《大卫》的影子。尽管英雄常常与勇猛、强大、刚毅等品质结合在一起,但画家仍赋予她女性特有的温婉与妩媚,这是乔尔乔内所画女性共有的魅力。画家对背景环境的描写亦颇具匠心,尤迪丝身后不远处有一株粗壮的大树,看得出是枝繁叶茂的样子,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力量感,正好映衬女英雄的高大形象。画的左上角用横向的笔触表现了广阔的原野。整个画面色彩强烈,金黄色、酒红色、橄榄绿、银蓝色和深褐色交集成一个和谐的交响乐章。
《三个哲学家》是乔尔乔内中期的代表作,描绘的是老年、壮年、少年三个哲学家形象,表现的场景像是他们旅行途中的一次短暂歇息。老者就站在画面右边前景上,身穿古希腊服装,白须浓密,长长地垂胸前,寓意着他有着超凡的智慧。他双手拿着一张写满字迹的纸,侧着头部,脸朝向中年男子,好像是在与他交谈着什么。在他身边的中年男子头裹着东方式的头巾,正面立身,双脚呈移步状,他注视着老人,像正在倾听老人的发言而若有所思。他的身后,一个少年侧身坐在一棵大树下,望着前方,膝上摊开一张纸,象是在查阅地图,或是研读什么文字,正试图弄懂它。风景的描绘在这幅作品中同样占有相当的地位。画面右上角是浓密的灌木从,中景是两株大树,树干微曲。左边中景是巨大的岩石和小树,远景是点缀有农舍的延绵的群山,轮廓线交融在蓝天白云之下。多彩的大自然在这里依然显得宁静、和谐。
这幅作品构思精巧,三个人物按老、中、青的顺序由右角依次向对角线的方向排列开去,前两个人物采取站立姿势,青年人采取人坐姿,人物构图呈三角形,形成一种节奏感和稳定感。岩石的边缘呈斜线,远山的轮廓呈水平线,与耸立的树干呈现出的美妙的曲线,站立的人物和下垂的衣纹形成的直线构成一组丰富的对比关系。更独到的是,画家让视野尽头处的远山轮廓线与中年男子的坎肩边线、老人上半身的明暗交接线几乎同处于一条水平线上,使画面具有明显的纵横交错感,形成富于变化的韵律,轻快而不失稳重。
就风景画而言,在乔尔乔内之前,画家如果想表现自然场景,大都把圣经、神话和传说故事中的描述作为依托。但是,乔尔乔内有意不这么做,他的风景可以纯粹出于想象而存在,如著名的《暴风雨》便是如此。尽管画中仍有人物,但画家的兴趣重点不在于表现人物和女人体,风景才是他的主角。在这里,我们看到画家正试图摆脱绘画的叙述因素,而有意展现他高超的画技奉献出来的迷人的风景。
画中安排有比例很小的三个人物:左边一个扶着木杖的青年,右边一个正在哺乳的妇女和她臂弯里的婴儿。关于画中人物的身份众说纷云,至今仍无定论,使得这幅画显得异常神秘。我们抛开它的主题不论,仅画作本身的形式与内容就能让我们赏心悦目。画的前景是左右相对的一男一女,中景是一座桥和翁郁的树木,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水,远景是建筑高低错落的小城,天空乌云密布,两道雷电正闪烁在迷蒙的云层中,这正是画题得名之来源。画面每一处都细致入微,耐人寻味。光线和色彩在画面上得到极为精彩的处理。有人分析《暴风雨》的色彩有两个特点:一是颜色的丰富多彩。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几乎具备了我们所熟悉的每一样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不有。男子的衣服是红色,小腿是橙色,小桥和侧面的小路是黄色,河干道是绿色,妇人背后的树是黑色,天上的乌云是乌蓝色,男人的衬衫和女人的披件是白色,等等。缤纷的色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是运用“明暗转移法”,让画中事物的界限模糊化,使之缓慢过渡,造成柔缓的明暗关系,产生一种朦胧的梦幻般的效果。
正是由于对色彩有着高超的把握能力,画家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意蕴的场景。郊外,阳光消失了,乌云涌上来,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划破长空。按常理,在这种恶劣的天气面前,人会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恐惧,但这两个人在暴风骤雨来临之际,似乎无动于衷,泰然处之。平静的外表下是否正酝酿着心灵的暴风骤雨?抑或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告诫我们:只要心灵安宁,就会对来自外界的一切暴风骤雨无所畏惧。一个谜!面对着它,你可以产生无穷的追问和遐想。
二、神人同体的女性赞歌
“裸体艺术是艺术家情与爱的升华。”[2]乔尔乔内在《田园合奏》和《沉睡的维纳斯》里,以热情的笔调、明快的色彩和优雅的情趣,表达自己对人性的肯定、对肉体的礼赞。他把神话幻想的形象与现实的人物结合在一起,与真实的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首次表现了一种注入时代意识的艺术真实。尤其是《沉睡的维纳斯》,蕴含着画家进步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借人体的创造以揭示崇高的人性、人情与人爱之本质。”[3]
《田园合奏》是人们一致认为具有典型的威尼斯风格的作品,它表现出威尼斯画派热爱自然、赞美人体、歌颂人生的艺术倾向。画中描绘了两个丰盈的裸体妇女和两个着衣男子在原野草坪上奏乐休闲的情景。背景是树木丛生的宽阔的原野,右边中景茂盛的树林边有人在放牧。前景即两个一边交谈一边弹琴的青年男子,他们之前一左一右是两位裸妇,左边的这位身体对着观众,正倚着井沿向井里舀水,右边的那位手中拿着坚笛,侧转身子背向观众,像是参与俩男子的谈话。女子的身份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水仙和风神,有人说是艺术之神缪斯。这无关紧要,不少画家往往将现实中的裸女形象冠之以神灵的名称,表现的却是生活中的人物。乔内乔内有着比他前代的艺术家更强烈的对肉体美的渴望。正是他发现了他同时代的人梦寐以求的人体绘画的颜色——艳丽的金黄色,发现了新颖的形式——将人体置于优美的大自然环境中。《田园合奏》中,优美的风景和迷人的裸体浑然一体,情景交融,画面色彩丰富、柔和,整个意境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感。画中主人公正弹奏着人生快乐的乐章。我们看到,乔尔乔内在这里赋于他的裸女比古典人像更慷慨的比例,丰腴的体态,亮丽的肤色,迷人的身姿,构成了他表现理想女人体与天真人性的艺术语言。由此,类似的女人体在威尼斯画坛统治了近一个世纪。
《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最后一幅作品,体现了乔尔乔内心目中至高至善的理想美。这不仅是他个人最杰出的一幅作品,也是一幅罕见的人文主义和希腊古典风格相统一的杰作,是人类理想的人体美与精神美完全结合的典范。“这幅杰作有两个特点:一是色彩明朗、响亮,特别是人体部分画出了玛瑙似的透明感,又和象牙一般,发出沉静的光泽。乔尔乔内用色用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造型设色已经完全融化到了血肉人体之中,使人感到维纳斯的脉搏在跳动,生命在呼吸。第二个特点是人体和风景的结合达到了协调的抒情和构图的统一完整。如果谁想以一件艺术品概括欧洲在精神价值世界中的意义,他可以选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4]俄国艺术史家阿尔巴托夫在《艺术通史》中写道:“在乔尔乔内的维纳斯身上,我们看到了富于肉感的裸体同崇高的圣洁奇妙地融合起来了。”[5]人的美充分体现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个方面。如果说,我们在文艺复兴初期的波提切利画笔下的维纳斯身上发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那么,到了乔尔乔内的笔下,理想的美神已经变得人间化了。画家将心中的女神融入优美的自然环境当中,把她和生产万物的大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仿佛是沉静的原野里滋长着一股十分生动的青春活力。那洁润的肌肤、恬静的面容、匀称的身体、舒展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在大自然的柔光中,显得安详而富足。画中维纳斯采取女性最为优美的睡姿,斜躺在一块大岩石上,右手枕在脑后,右脚压在左膝弯里,身子下面质地柔软地褥单,形成复杂扭曲的褶皱,反衬出人体轮廓线的流畅柔美和肌肤的光洁柔润。这美仑美奂的青春胴体修长舒展,就如一支韵律悠扬的小夜曲。乔尔乔内将维纳斯迷人的身躯描绘得如此完美,让我们在世界艺术史上第一次看到如此丰盈的生命,如此美丽的青春。
三、画里画外,世代留香
乔尔乔内的人体风景画对后世的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数画家争相效仿,如提香用一幅《乌尔宾诺的维纳斯》,翻版了《沉睡的维纳斯》的人物造型。后来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也脱胎于《田园合奏》;但在后世层出不穷的仿作中,再也没有谁能给象乔乐乔内那样,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格调那么高雅、气质那么纯真的维纳斯。
乔尔乔内是伟大的,他不多的遗作堪当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他利用手中的画笔,忠诚地反映着他所感受到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风貌,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自然与社会,去体验生命与生活,他把浪漫与古典结合起来,把人与自然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引导着我们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在特别需要强调生态环境、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倡导生态美学的今天,我们重新解读乔尔乔内的作品,无疑会获得多重意义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姚宏翔:《艺术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2]左庄伟:《西方裸体艺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5月。
[3]王端廷、李黎阳:《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时事出版社,1996年6月。
[4]齐凤阁、周绍斌:《外国美术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5]丁宁:《西方美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作者简介:陆艳清(1971-),女,广西鹿寨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高校文学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