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4期 ID: 153155

[ 刘颢冰 文选 ]   

浅论职教语文的地位和作用

◇ 刘颢冰

  [摘要]近年来,职教语文一直处在既被需要又被忽略的尴尬位置,要想真正实现语文为专业课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还需充分重视语文在职教中的特殊地位和基础作用。
  [关键词]职教语文;基础作用;隐形作用
  
  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对职业学校的学情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如今,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尤其是语文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学生基础薄弱,整体文化素养不高;但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精力更多地放在专业课上,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语文这门学科真的是无关紧要吗?它对中职学生素质的培养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一点看法。
  一、与专业课紧密结合,发挥职教语文的基础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大纲中这段话肯定了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基础作用。但很显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职教语文的这一特殊地位正日渐被忽略,它的基础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我们培养出来的中专生在走到工作岗位之后“口不能言,手不能写”,这样的学生即使他拥有了最扎实的专业知识,你能说他是人才吗? 那么,对于专业课,语文的基础作用表现在哪里呢?
  我曾在网上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土豆与人才》:甲、乙二人在同一家公司就职,他们拥有相同的学历,但受重用的程度却大相径庭。甲对老板青睐于乙感到愤愤不平。老板得知后要甲到农贸市场了解土豆的行情,甲很快就完成任务,汇报了当天土豆的价格。老板让甲在一旁等着,又派乙去做同样的事,乙过很久才回来,并带来一堆资料,分别是近几日的销售价、进货价、土豆经营情况以及因此所做出的关于土豆行情的调研报告,并简洁明了地汇报了调查情况。听完汇报,老板微笑地问目瞪口呆的甲:“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重用乙了吧?”读完这个故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乙是个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很强的人才。但如果细细追究,谁能说乙不是凭借扎实的语文素养圆满完成任务的呢?你看,乙谋篇布局、完成调研报告——这是“写”的功能;他有理有据、汇报工作——这是说的艺术,而“说”“写”正是语文所要培养的能力。与其说乙是靠专业技能打败了对手,还不如说他是靠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为自己的事业开拓了一条成功之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把我们的专业知识比作是一座大楼的话,那么语文则是这座大楼的根基——它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比如,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则好的广告能打动你的不单是设计程序上的完美,更是那些优美而富有内涵的文字;对于秘书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得到领导认可的或许不是你所提的意见独到而有见解,而是在你写的洋洋洒洒的数万字材料中语句流畅,行文准确,找不到一句病句…… 当然,要想发挥好语文的这一基础作用,就必须把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紧密联系,要“弱化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性、理论性、系统性,以有利于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其就业需求为引擎”[1]。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许多相通之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从迥异的角度去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专业因素,并从专业知识这一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要让语文真正地与专业课结合起来,真正地体现出语文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发挥职教语文的隐形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是的,教育不只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也不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是对尊重生命、成就事业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观的宣扬。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3]其中“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正是语文教学所产生的作用。
  当然,这一重要作用的发挥对职教语文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语文教学的观念,侧重于对文本中人文思想的挖掘;其次,教师必须加强个人修养,所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对道德情操、人生态度等问题的思考。语文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最佳蓝本。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载体,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例如,在教授陶行知先生的名篇《创造宣言》时,我教育学生要树立理想,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创造生活;在教授老舍先生的《母亲》时,我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通过这些点滴的渗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健康的人格也不断完善。
  正如语文对专业课的基础作用一样,语文教学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也并不是像专业课和专业技能那样显而易见,它的作用是隐形的,也是深入骨髓的。如果我们把专业知识比作成才者的跳板的话,那么语文就是脚下的那块垫脚石,它朴实无华、被人忽略,却又坚实、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架起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的桥梁》 作者:朱林华(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作者:陶行知选自《陶行知文选》第2页
  [3]《论教育》作者:爱因斯坦
  
  作者简介:刘颢冰(1955-),语文教育,籍贯:安徽合肥。

浅论职教语文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