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4期 ID: 153189

[ 李晓芳 文选 ]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语文教师人本教学的启示

◇ 李晓芳

  [摘要]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高职语文教学实践,关键在于高职语文教师要以现代教育学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本,研究高职学生智能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把人本教学方法运用于高职语文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坚持听、说、读、写训练,多角度发展学生语言智能;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开发学生人际交往智能;强化学生个体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智能。这些都是对高职语文人本教学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高职语文;模块化;多元智能理论;人本教学
  
  一、坚持听、说、读、写训练,多角度发展学生语言智能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手段,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发展语言智能的。语言文字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明,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这种能力带有很强的实践性,不是仅靠每周一两节语文课堂教学就能解决问题的,而应该大力开拓语文课外天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热爱听、说、读、写”[2],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进行语言文字智能的实践训练。高职语文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的训练,除课堂语文能力训练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讲座、实训,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和深化学生语言智能。
  (一)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高职语文》四大模块之一的“语言与交际”模块,以有声语言如演讲、求职口才技巧为基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适应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交谈、发言,进行辩论,推介自己。这一模块的教学实践性很强,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让学生把话说“通”说“顺”说“美”,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各教学班组织学生演讲会和模拟求职招聘活动,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提高演讲水平和面试应聘能力。在听、说训练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指导学生集中精力听清内容,抓住重点,把握中心,理清线索及层次”[3],并在听清内容后进行概括或扩展。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口头表达,强调用普通话交谈,交流时要逐步做到表达完整、清楚明白、具体生动;表达时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指导学生能使用态势语言进行表达,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这也是提高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学生很有兴趣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听说课堂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学生的语言交际智能得到较好的开发。
  (二)加强读、写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高职语文模块化教学体系中份量较重的模块就是“课文解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及“论说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这一模块突出一个“读”字,旨在培养学生赏析、写作各体文章的能力。第四编是实用写作,突出一个“写”字,旨在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教语文就要使“学生脑子里建立内容丰富的材料库”,高职语文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展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宽学生听、说、读、写的范围。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给导游专业的学生讲唐宋诗词时,除课堂教学的精讲篇目外,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时间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物的古代诗歌,并进行相应的听、说、读、写训练,在每个同学搜集整理及自我训练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或者“旅游景点古诗词集”成果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他们作为未来导游的文化底蕴,多角度地开发旅游专业学生的语言智能,为今后走上导游岗位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写的训练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评价时要注意以鼓励为主,分层次、分阶段地将训练目标分解并逐步实现。例如,让导游班的学生在介绍家乡文物的同时,撰写实用文《家乡的地理环境与特产》,很多学生饶有兴趣地写出了《东阳木雕》 、《义乌小商品》、《龙游小辣椒》、《衢州柑桔》、《绍兴霉干菜》、《临安笋干》等文章,这样就把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并把书面表达与生活相联系。美国的华特教授曾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如能把生活引进高职语文教学,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4]的效果,提倡生活处处皆文章的大语文观,可形成高职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结构,从而增强高职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高职学生的语言智能。比如把影视和音乐作品引入课堂,将当今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介绍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扬教学民主,开发学生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并能适应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交谈、发言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的最重要方面,是现代教育的四大内容之一。高职学生自主意识强,自尊心、好胜心更强,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观照高职学生,他们的智能强项时常表现为身体——动觉智能、交流——交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如何有效地开发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大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兴趣呢?开发人际交往智能,首先要有新颖的形式,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充满自信,扬长避短。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民主化”教学的原则,大力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情感渗透”[5]是“民主化”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第一,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带进去,让学生能和作品的情感达到共鸣,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歌是最富有情感美的,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一遍又一遍地品味诗歌的韵律美及意境美,朗读时停顿、语调变化的训练,为学生音乐智能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感情地朗读,不断地领会,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美感,于跃跃欲试时,便有了与人分享的欲望,有了与人交际的需要,为学生交际智能的开发准备了条件。第二,在课堂上建立师与生,生与生和谐友爱的关系,人人都能受到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这样,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创造性自会得到激发。教师应把否定的批评变为和善的话语去激励,如“你的想法很独特,能够做到多方面的思考,如果你能换个角度去想,那会更精采”等等,这样的语句能让学生感到个体行为得到了尊重,而且能鼓励他们更进一步地敢于创造性地思考并勇于表达交流。还可以激趣入题,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注重课堂导入, 提高沟通兴趣,发掘人际交往潜力。如我们在上“语言交际和技巧训练”课时,为了引起学生对语言交际和技巧训练的兴趣,引用了卡耐基的话“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这样的开场白就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15%”和“85%”这两个数字的强烈对比,很好地突出了“口才交际能力”在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场)中的重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交际技巧的积极性,并为交际训练营造良好的氛围,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诗词、故事、问题、实验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中扩大,幻化成生活中的各种情境,直接呈现或者再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类似教材内容的某一事体或某一现象,让学生直接面对。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
  这些教学民主原则的灵活运用,不仅能端正高职学生学习高职语文的动机,激发极大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以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去探索,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诱发人际交往灵感,达到人际交往的成功。
  三、强化学生个体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知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所谓的人有“自知之明”,也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能力。在高职语文教育中,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必须强化学生的个体意识:(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这种氛围中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结合各自的特点、需求,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加深理解,而不是机械地接受知识。例如,文字与书法模块的内容,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提高的自我教育价值。书法实践教学,采用读帖-临帖-较帖-自测-自结的“五步教学法”,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其中的“读帖”和“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临习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有所继承,有所创造的学习过程。“较帖”指的就是把临帖所写的字与字帖中的字进行比对,辨异同,找差距,明方向,以达到独立创作的目的。“自测”和“自结”则是自我对比检查并提高的过程,这个“对比”可以是自己作品与字帖的对比,也可以是自己不同时段作品的对比,通过纵横对比,不仅总结书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书法实践;还可强化个体意识,形成个体风格;更可以从练字的过程体悟为人处事的真谛,许多同学深有感触地谈及“勤学苦练出成果”、“循序渐进是法宝”、“持之以恒是关键”[6]等等人生哲理,觉得做人与写字相似,决心把练字中悟得的至理感言自觉运用于待人处事,这就是学生在书法实践中的自我教育能力,既学了书法,又学了做人。合作学习有利于鼓励个人在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宽容与沟通,在智慧的相互激励中,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全面发展。(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如搜集信息,布置预习,结合知识的传授,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新课之前查阅资料,送交预习所见,包括质疑,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收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起点;开展专题讲座,为配合阅读教学,活跃校园文化,我们组织全校性的文化讲座,如《走近宋诗》、《走进穆旦》、《唐诗中的爱情诗》等等,这些讲座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受到文学熏陶,更端正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特别是对大学生爱情观的重新思索和自我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调动了他们课外自觉学习诗文的兴趣;课外组织讨论课,对于激活知识、激发创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思维角度的转换常常使人拨云见日、灵感顿生。提倡“群言堂”,通过共同辨析、反驳,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本精神,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就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所要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本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坎贝尔.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力.王力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
  [3]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张天来,徐同林.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晓芳(1963-),女,浙江东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育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语文教师人本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