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词性、词义、和语用等几个方面探讨“多/少”的对称与不对称性,我们发现不仅“‘多/少’+名/动/形”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其构成的粘合短语“很多/少”、“不多/少”也会有对称与不对称之分。通过分析,简要的说明了与“多少”相关的表示数量的词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关键词]多;少;词义;语用;对称;不对称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即使是最简单的文字,一经推敲深入都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多”和“少”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对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反义词,它们有很多相同的用法,而在词义、词法、词性上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甚至差异更明显,语言学上把这称为语言的对称与不对称性。沈家煊在《不对称论和标记论》中曾提到:“语言的不对称是绝对的、永久的,而对称是相对的、暂时的。对称的状态一旦形成,马上又会产生新的不对称。”一直以来,有很多语言学家们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我看来,不同的用法结构中应该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即最能鲜明体现出其特点和差异的面。所以本文将从一个统筹的角度对“多”和“少”的词性、与“多∕少”相关的几个固定词组的用法进行多方位的分析。
一、“多/少”单用的对称与不对称
(一)“多/少”+ 名
我们分析“多/少”的语义特征时会发现它们的义项中,有表示数量的,也有带感情色彩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表示数量,这种用法也是应用最多的。“多/少”的基本义“数量大/少”,都是用于说明事物存在的数量情况:
Eg1:多山多水这才是桂林啊!
Eg2:他从来都是寡言少语,你别介意啊!
从其派生义来说,“多”有“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数目有所增加;过分的,没必要的”的意思;与之相对的,“少”也有“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的意思:
Eg3:咱们这是说闲话儿,谁也别多心!
Eg4:这一章好像要多一节对吧?
Eg5:这书怎么会少五本?
Eg3中,“多”就引申为“过分的、没必要”的意思;Eg4中,则为“增加”义;Eg5中,“少”引申为“不够原有数量”的意思。这些都反映了“多∕少”在运用时具备的量性特征。
(二)“‘多/少’+ 动”
谓语是动词时,“多∕少”可以在谓语之前做状语,修饰限制谓语,形成“‘多∕少’+ 动”结构。对于这一结构,有些学者认为有“‘多’+ 动”而没“‘少’+ 动”,但也有人与其意见相反,认为有“‘少’+ 动”没有“‘多’+ 动”。在这里,我个人认为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利用“多∕少”的意义和整个句子结构的意义来进行对比,属于同一方向的才可以搭配,相反方向的即使句子能读通却也不能成立。“‘多/少’+ 动”的结构是存在的,而且“‘多’+ 动”和“‘少’+ 动”在结构形式上是完全对称的,不过从语言意义上来讲却是完全不对称,即互斥的。从上述两组例子中抽出最典型的代表来比较就知道:
Eg6: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多做事。
Eg7:上课的时候少说话!
…少说话
…多做事
从直观的“多做事”和“少说话”来比较,结构形式是一致的,区别只在于“‘多’+ 动”表示肯定积极的意义,“‘少’+ 动”表否定,是从一个对立面出发表达人的主观态度意见,其最终都是想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的,动机和出发点其实是一样的。所以说“‘多’+ 动”和“‘少’+ 动”是属于形式上对称意义上不对称的,并不能片面的取其一而否定其二。另外,谓语是形容词的时候,“多∕少”同样是充当状语,具体的分析是跟上述相似的,此处就不再进行详细解说。
二、“很多∕少”&“不多∕少”用法比较
在语言的运用中,“多∕少”经常受到副词“很”的修饰。“很+多∕少”基本上都不被看作是“多∕少”的组成结构,而更多的被当作一个粘合性的短语来使用,可以说分析“很多∕少”对我们了解“多”和“少”的对称关系是很有帮助的。
(一)“很多”+ 名
“很多”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但是“很少”不能修饰名词,看以下几例:
Eg8:内蒙古草原上有很多牛。
→内蒙古草原上有很少牛。(€祝?
Eg9:江苏那边有很多徽派建筑。
→江苏那边有很少徽派建筑。(€祝?
用“很多”修饰名词,主要表示数量很大。‘多’本身就是无上限的,在前面加上副词‘很’,可以说是‘多’的比较级,从情感色彩上看可以看作是一种量的扩张和夸饰,以引起注意。而“很少”不能加名词,下面将会从侧面展开分析。
(二)“很少”+ 动
“很少”可以作状语修饰动词,但是“很多”不可以:
Eg10:即使是周末,我也很少看电影。
Eg11:基本上我很少吃晚餐的。
以上这两例,都不能换作是“很多”,那样句子不但说不通而且不符合用语习惯。‘少’有不经常的意思,“很少”就比不经常的频率更少,因为“很少”往往是通过对事物的量化减少而达到对量的否定,在人们的认识中,它相当于一个否定词了。因此,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副词就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从这个层面上看,跟“很少”相对的词,应该是用“经常”,但是“很多”并没有“经常”的意思,所以不能换,这跟上面的“‘很多’+ 名”不能换成“很少”是一样的道理。综上所述,“很多”可以作定语但不可以作状语,“很少”可以作状语但不能做定语,从两者的功能上讲,作状语和作定语是两种对立的状态。
(三)“不多/少”与“很多/少”
陆俭明认为“不多”和“很少”、“不少”和“很多”功能是相同的,这与他们自身意义相关,因为“不多”、“很少”都是言少,“不少”、“很多”都是言多。如果按这种说法,那么“不少”就可以接名词,而“不多”就可以接动词:
Eg12:绿化过后,路边增加了不少树。
→…………不多树。(€祝?
Eg13:抗日的时候,这里其实有不少根据地。
→…………不多根据地。(€祝?
一般来说,“不 + 单音形容词 + 名”是说不通的,但此处“不少”是作为一个双音形容词。若依陆俭明先生的意思,“不少”是用来表示多的,相当于“许多”。而“不多”并不是一个双音形容词,它只能接动词:
Eg14:他蹲在墙角,不多说话。
→…………不少说话。(€祝?
Eg15:说完这句话,他再也不多看我一眼。
→…………不少看我一眼。(€祝?
从这两个例子看,其实“不多”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词出现,“不”指“没有”的意思。分析Eg14而“多”并不是与“不”粘合在一起,相反是与后面的动词“说话”联系比较紧密。“不”应该是反应“多说话”的反面,而不是说反应“多”的反面。如果说非要“不多”和名词连用的话,那唯一的变化就是“不多”不再是状语而是谓语,如:“这条路树不多”,这也是可以的。
在此,我很认同陆先生所说的“不多” & “很少”、“不少” & “很多”功能相同之言,但是我想强调一点是:“不多”并不就是言少,同样“不少”也不一定就是言多,请先看下图,下面我们还会涉及到另外一些与“多∕少”相关的结构和搭配。
如图,这是一个以‘0’为顶点以右为正方向的坐标轴,它没有上限。在这上面标注出‘极少’<‘很少’<‘少’<‘不多’、‘不少’<‘多’<‘很多’<‘极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只是表相对意义上的,而不是绝对的),然后我们就可以较为清楚的看到这些词所表示的语义大概在哪个范围内。从最左边开始是‘0’,‘极少’是少的一种临界状态,但是它的下限是大于零,然后依次是‘很少’和‘少’,这应该都是没有疑问的。接下来是一个交集圈,‘不多’和‘不少’都在里面,这两个词所表达数量之间的大小不能明确区分,再往后的‘多’、‘很多’、‘极多’的关系也是很明显的不存在任何争议。
那么下面,我就来详细分解一下‘不多’和‘不少’这两者的区别:‘不多’的反面并不就是少,上图就可以看出那中间还是有距离的,正如‘不对’并不就是‘错’,这中间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同样,‘不少’也就不表示‘多’,更别提‘很多’了。但是说‘不多’所存在的区间是往‘少’趋向,‘不少’所存在的区间是往‘多’趋向的却是可以的。以下两组例子中,‘不多’和‘不少’都没有表示一个确定的数字,从字面上来看无法比较,虽然一般来说是‘不多’<‘不少’的,因为‘不少’比‘不多’更贴近于‘多’,不过具体指称数量时还要依环境而定,因为两者虽然有活动的范围,但都不是一个定量:
Eg16:钱不多,只够我们几天的吃喝。
Eg17:钱不少,你可以添置很多新的家电了
结合具体语境,可以发现这一组中的两个句子都是直接顺承前句的意思往后表达的,那么‘不多’即是一点都不多甚至还蛮少,而‘不少’则是‘一点都不少’甚至有很多。所以,语义上,‘不多’<‘不少’,这也是一般的情况。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跟确切的数字比较不同,并不能表示实际数量的大小。
Eg18:钱不多,却够他用一辈子。
Eg19:钱不少,但是填满庞大的资金漏洞远远不够。
顺着同样的思路往下:第一组中,两个句子都有一种转折的语气在里面,直接用转折词“却”、“但”表示出来。Eg18的转折,表示虽然用的数量词语是‘不多’,但实际表示出来却有‘多’、‘很多’、甚至‘极多’的意思;同样分析Eg19,‘不少’虽然是表示不是很少的意思,有往‘多’区间的走向,但是如例子所言,“……远远不够”,说明在这一环境下,表示出来的却是‘少’、‘很少’、甚至‘极少’的走向。所以,在此组中,从语义上我们可以说‘不多’>‘不少’,但是这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关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少”虽然在语义上时相对立的两个反面,在使用上,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说可以都表示一个量的零界点,可以都表示说话者的语气、数量程度;同时也会存在很多不对称的时候,这跟它本身的引申义和语用环境有很大关系,如‘少’可以表示‘失去、欠’等意思。另外应该从不同方面去分析:
首先,对于“多/少”单用的对称和不对称,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词性以及句子结构去分析,若词性中包含共有的量性特征,则可以从其感情色彩上来看。当两者在以上几点上都没有交集或者说没有可比性的时候,我们就要分析整个句子,设计语境的褒贬色彩对它影响会比较多;其次,在一些特定的粘合性短语,如:‘很多’、‘很少’、‘不多’、‘不少’,这一类词组,我们需要比较的应该是其在语义上所表示的数量程度,可以借用坐标以及区间来标识,同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最后,对一些特殊的用法,则要从“多/少”在句子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对整个句子的句法的建构功能来看。
参考文献:
[1]陆俭明.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语法研究和探索(四)[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裘荣棠.“多”与“少”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性[ J ].中国语文.1999.
[4]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5]邢福义.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J].世界汉语教学,1997.
作者简介:梅傲寒(1990-),女,汉,湖北大学文学院07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