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钢琴教学的状况与现存的问题,着眼于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着重探讨了“新课标”理念给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带来的启发,且密切结合“新课标”理念提出了适合新课程标准与将来基础音乐教育发展急需的具体革新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钢琴教改
2005年秋在我国范围内推广的新课标所呈现的主要理念包括一下几个方面:把音乐审美当做核心、把兴趣爱好做动力、面向所有学生、重视个性发展、注重音乐实践、提倡音乐创新、鼓励学科融合、发扬民族音乐、通晓多元文化与完善评价机制等十个方面。原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需要确立教育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高校钢琴教育教学主题思想是:展现出以培育具备全面的、高素养、复合型音乐人才;教学任务是:培育的学生不但要能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与技巧,还要有较强音乐实践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即兴音乐创编能力。在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钢琴弹奏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同时,着重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及拓展有关的音乐专业知识结构。
二、“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学校钢琴教育教改的启示
(一)把音乐审美当做核心,发扬民族音乐,通晓多元文化且能集中体现上面所说教学理念的教学内容莫过于钢琴艺术史。笔者认为可以在课程内容上,可安排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也可以包含有比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艺术风格的流行钢琴音乐作品。还可加入相关“钢琴音乐作品欣赏”的教学内容。
(二)以音乐实践为中心,鼓励学生音乐创造,提升学生能力。其中包括给歌曲伴奏或即兴音乐创编能力等。参照“新课程标准”理念,学校钢琴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升学生能力、提倡音乐创造,为学生们创造出较多的音乐实践机会。在实际的基础音乐教学过程中,钢琴即兴配奏是很好体现上面所说的理念的教学内容。综合现在学校钢琴教育教学的现状,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促进该课程的改进。
1、应该增加即兴伴奏教学内容的比重。2、应让学生们接受长时间、连续的系统训练。3、应适当地和基础音乐教育教材结合。4、应强化学生们听觉培训和积累。除了靠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和训练以外,应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给同学弹伴奏和给演出活动弹伴奏等活动,为他们创造出很多艺术实践的机会。
(三)以本学科知识为主轴,倡导多学科知识综合
我们提出了把原来钢琴技能课和钢琴理论课程进一步整合的教学方法。钢琴理论课程包含有钢琴教学法与钢琴艺术史。教学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能更加全面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知识,以便能在更高层次方面提升演奏水平,并可以理论对以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进行指导。中外钢琴艺术史的学习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音乐文化和内涵的理解和体会,通过对音乐作品个性化分析研究,让学生们的学习由纯粹的技能技巧层面上升到文化艺术的高度。把这三者进行整合,在钢琴课堂上加入理论部分,引入理论知识可让老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钢琴理论知识的讲授,强化理论性的指导,把纯粹的技能技巧训练上升到理论和实践、文化相融合的高度,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本学科知识和技能。
(四)把兴趣爱好做为动力,面向全部学生,重视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理念是把所有学生的共性目标和发展学生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巧妙结合起来,提倡每个同学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创造出生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具体运用过程中,可多开设钢琴小组课,给学生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相交流分析,讨论并相互指正缺点;在教学中增加集体重奏、小组配合等内容,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完善评价机制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可是,当前大多数的高校钢琴课程考核常常只有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考试内容大多为单一的技能考试,其弊端是:
1、有些师生为了应对考试,一学期内仅仅准备考试要用的曲目,考试的分数就不能准确说明学生的真实水平。2、只安排一到两次的伴奏考试,不能督促学生通过长时间系统的训练来培养良好的伴奏能力。3、每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经历的钢琴训练程度不一样、水平不同。可是,因为同年级的考试衡量标准是一样的,原来程度好的学生常常会获得高分,而程度不好的学生常常都是低分。长期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4、上台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没有列入考试范围内,降低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极积性。
笔者认为钢琴课程的考试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改革:
1、钢琴弹奏能力。在同一年级中安排不同程度的考试,考试的分数仅仅根据学生完成该程度作品的优差而作评判,在分数前注明学生考试的级别。成绩等于分数加级别乘以一定的系数,这和钢琴业余考级的评判方法类似。2、钢琴伴奏、视奏能力。考试时间应在一到四年级的每次阶段考试中都有。考试内容包含有钢琴线谱、简谱的视奏歌曲钢琴线谱伴奏,歌曲伴奏和即兴编配曲子,甚至歌曲自弹自唱。考试难度根据级别划分。3、钢琴的实践能力。把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演出、比赛等实践活动作为成绩评估的一个内容,当做考试成绩的一个加分点。
三、关于老师素质的提高
改革要有一支通晓教学改革目的、内容、方法,有着过硬专业技术素质与丰富文化知识的老师队伍。改革的发展会对老师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该用强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热情的姿态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转换观念,持续改进充实老师的知识结构,使老师胜任改革以后的钢琴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通论》[M]修海林、罗小平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年4月
[2]《琴道文化与乐教思想》[J]张新民 《艺术百家》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主办
作者简介:张佳(1978-),女,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钢琴、音乐教育学、音乐学。